胎動一般從18週左右開始明顯出現,到了34週左右胎動最為頻繁。正常情況下,到了孕後期胎動頻繁一般表現在進食之後和夜晚睡覺前,有時候聽音樂或者與寶寶交流時,胎動也會比較頻繁。
但是,孕後期隨著胎頭入盆,胎動相比之前的幅度會減小,胎動次數沒有明顯變化。如果同一時間段內比之前頻繁,這種情況其實是不正常的。不排除胎兒存在缺氧的可能性,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比如做都卜勒超音波和胎心監護檢查,從而明確病因,再進行針對性治療。
通常情況下,在懷孕12週左右的時候可利用胎心監護儀檢測到胎動。孕婦可以平時就記錄胎動的發生情況,以便後續出現異常時能夠及時治療,以免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
一般來說,孕後期胎動頻繁是正常的,隨著懷孕周期的增加,胎而活動的頻率也會增高。
孕婦如果感覺到肚子的局部有脹感或者緊繃感,小寶寶在肚子裡面動的現象,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醫學上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胎動。在孕後期,小寶寶已經逐漸成型,即使是在媽媽肚子裡面輕輕地動一下,孕婦也可以感受到,所以孕婦會覺得胎動十分頻繁。建議孕婦可以記錄一下胎動的頻率,可以通過這個辦法判斷胎兒是否正常,如果胎動大於等於30次/12小時或大於等於4次/小時都屬於正常的,孕婦無需擔心。在記錄胎動頻率時,需要注意的是,胎動的次數會因為時間不同而有所變化。由於在夜晚睡覺前,胎兒的精神比較好,所以此時胎兒動的最多了,而早上和中午則活動的比較少。媽媽們最好每天的早、中、晚都數一下寶寶的胎動次數,每次的次數不少於5次就屬於正常。
所以如果孩子動的非常頻繁,突然不動了,可能是胎兒出現了缺氧或是臍帶繞脖等危險情況,孕婦需要警惕,建議孕婦在家人的陪伴下,及時去醫院,掛婦產科,做孕激素和超音波檢查,同時監測一下胎兒的胎心,以避免意外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