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是由於支配心臟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硬化後,導致斑塊形成引起管腔狹窄,在此基礎上形成血栓,導致血管血流的急遽中斷。患者會出現心前區持續的疼痛、全身盜汗,有瀕死感。急性心肌梗塞住院後,要考慮冠狀動脈的再灌流問題,使冠狀動脈的血流通暢。主要的方法一個是溶栓治療,另一個是支架置入術。
如果血管開通以後,無論是溶栓治療還是支架置入術使血管開通以後,需要繼續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包括阿斯匹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要根據患者心率和血壓的情況,使用乙型阻斷劑、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ARB)類藥物,其目的是為了逆轉心室重塑,改善心臟功能。患者心肌缺血的動脈硬化適合史他汀類藥物,這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密切相關。有研究顯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每升高1毫莫耳/公升(mmol/L),冠狀動脈疾病事件在第一年上升了11.1%,第三年上升33.3%。因此史他汀類藥物是治療冠狀動脈疾病事件的一個基石。
史他汀類藥物透過抑制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羥甲基戊二酸單醯輔酶A還原酶)來抑制膽固醇的合成,從而達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同時,如果患者有高血壓,還可以降壓治療;如果有糖尿病,還需要給予降血糖治療。在溶栓後期的時候,還需要進行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明確病變的情況,必要時進行支架置入術。如果患者的病變比較嚴重,支架不能解決,要考慮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急性心肌梗塞後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乳頭肌功能斷裂或失調等後遺症,這種情況發生率可高達50%左右。還有一些患者在發病一週後可能還會出現心臟破裂,心臟破裂患者隨時可以出現心臟填塞、猝死等危及生命的情況。還有一些患者可能由於心肌梗塞後會出現栓塞,可以導致肺栓塞、腦栓塞。有一些患者還可能會形成心室壁瘤。有一些患者在急性心肌梗塞後,會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會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不適的情況。
心肌梗塞作為冠狀動脈疾病最嚴重的一種狀況,非常危險。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可達30%-40%。即使患者搶救成功之後,也可能存在一些後遺症或併發症。
由於心肌梗塞後心臟血管會阻塞,心臟部分結構壞死後無法恢復,有可能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其中最常見的情況是心臟乳頭肌功能失調或斷裂,發生率可高達50%。這種情況發生以後,患者可能出現瓣膜損傷、瓣膜閉鎖不全或腱索斷裂等情況。
心肌梗塞後心肌變薄、變鈍,患者有可能出現心臟破裂。心臟破裂屬於非常嚴重的猝死事件。患者還可能形成心室壁瘤,一旦血壓升高或某些特殊情況產生,心室壁瘤破裂,很快會危及生命。
心肌梗塞最容易出現的後遺症是心臟衰竭,因為心臟部分心肌壞死後,心臟本身的收縮射血能力下降,久而久之會導致心臟功能下降。患者一旦進入心臟衰竭,為不可逆過程。若患者遇到這種情況,建議患者及時進行治療,盡早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