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搶救通常為急性心肌梗塞,搶救後昏迷的時間,主要與昏迷原因、病情嚴重程度有關,最多昏迷幾天沒有明確的數值。
急性心肌梗塞搶救後出現昏迷,多數是由於急性心肌梗塞造成大量心肌細胞壞死,導致心功能衰竭使心臟射血減少,引起顱內供血不足導致。一般這種情況,積極治療,恢復腦供血,通常可以在數小時內自行甦醒。
如果在急性心肌梗塞同時合併腦血管疾病,比如在急性心肌梗塞搶救過程中應用大量抗血小板、抗凝、溶栓等藥物引起顱內大量出血,可壓迫腦組織出現昏迷,此時昏迷的時間會比較長,甚至會危及生命,最多昏迷幾天不明確。
病人一旦在急性心肌梗塞搶救後出現昏迷,需要積極進行腦部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由神經科專科醫生進行會診,明確發生昏迷的原因,同時積極進行治療,控制病情促進甦醒。
心肌梗塞病人在心肌供血、腦供氧、供血充足的前提下才能甦醒,快的一天就能有意識,但具體情況也會根據個人的昏迷原因和身體恢復情況而異。
心肌梗塞主要由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導致心肌缺氧缺氧,導致心肌壞死。目前心肌梗塞的主要臨床症狀和心肌梗塞面積有關。心肌梗塞面積大可能會引起休克、暈厥,這種情況下容易造成生命危險,要予以重視。
心肌梗塞昏迷一般是指病人出現休克,病人多久能恢復,取決於復甦時間的長短,復甦時間短,腦損傷就比較輕,相反,復甦時間過長,即使病人生存,也可能引起持續的腦損傷,甚至最後變成植物人。
病人在出現心肌梗塞發現昏迷後,一定要及時送到醫院進行急救,防止病人因休克時間過長,對身體造成損害。
心肌梗塞認為2-4周後,才能度過危險期,其中最危險的階段是心肌梗塞後1-2週的時間。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危險的一種疾病,是由於心肌細胞供血、供氧的血管冠狀動脈出現的嚴重的狹窄或急劇血流中斷,最後導致心肌細胞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的供血、供氧,此時出現大面積的心肌細胞壞死。
心肌細胞的壞死修復需要一定時間,哪怕及時開通了血管,讓心肌細胞得到了有效血流灌注,一般心肌細胞的修復大概需要2-4週的時間,疤痕組織逐漸的替代壞死的心肌細胞,在此過程中心肌細胞的功能逐漸得到恢復,同時心臟的電生理的活動也處於穩定階段。總之對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而言,2-4週應該高度的重視心血管的風險,除了按時服用藥物之外,還需要注意相關生命體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