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後壁白點可能與急性扁桃腺炎、扁桃腺結石、皰疹性咽峽炎、淋巴濾泡增生等原因相關。
當扁桃腺受到細菌感染時,可促進扁桃腺隱窩內腺體的增生,導致扁桃腺發生炎症反應,繼而排出的膿液,就會在扁桃腺表面形成白色的米粒狀物。
由於扁桃腺隱窩內長期阻塞,就會導致分泌物排出受阻,從而引發細菌代謝產物結石附著於扁桃腺,當扁桃腺結石脫落時,可能會向喉嚨後壁流竄,導致黏附在喉嚨後壁,從而使喉嚨後壁出現白點。
皰疹性咽峽炎由柯薩奇病毒感染所致,常驟起發熱及咽痛,初起時咽部充血,並有灰白色皰疹,四週繞有紅暈,2~3日後紅暈加劇擴大,皰疹破潰形成黃色潰瘍。皰疹主要發生在咽部及軟齶、舌。
喉嚨後壁的淋巴濾泡出現感染時,可導致其發生增生反應,就可在喉嚨後壁出現明顯的白點。
喉嚨後壁白斑,第一種最多見慢性咽喉炎,喉嚨後壁淋巴濾泡增生,表現為白色。這種一般是淋巴濾泡表面有分泌物滲出,光線照射的原因。一般這種情況下,病人可以有咽干、咽部異物感、咽疼、咽部燒灼感、反覆清嗓子等相關的臨床症狀。一般這種情況下,可以用咽喉炎的含片,以及咽喉炎的中成藥製劑進行對症的治療處理。
第二種就是喉嚨後壁的潰瘍,這種可能是由於病毒感染等誘發的喉嚨後壁散在的潰瘍,一般都是良性的潰瘍。這種喉嚨後壁潰瘍,臨床上可以口服復健新液,局部噴用開喉劍噴霧劑等等對症的治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