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在的體內主要負責止血,如果血小板數目低,有一些危害,主要就是出血的風險增高。血小板本身也是一個炎性因子,在血小板數目低於3萬/uL的時候,一般的會主張干預。
當然也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是兒童,血小板就是3萬/uL,往往也出血風險並不高,要根據情況。治療要基於國際上對血小板減低的共識,現在國際上認為血小板減少,絕大多數是通過免疫機制導致的。
所以可能很多的血小板減少的病人要去排除過敏因素、感染因素以後,可能要使用免疫調節劑,包括皮質激素,要根據劑量。除了皮質激素以外,還有其它的免疫抑制劑,甚至包括單克隆的抗體。
所以在血小板減少的最初的治療,一定要在醫生充分評估的情況下,不斷的調整藥物劑量,因為這些藥物對機體的免疫力也是有損傷作用的。
另外,還有一些血小板減少是一過性的,比如藥物、感染引起來的,可以通過控制原發病得到治療。還有過敏引起來的,抗過敏治療是有效的。
血小板降低的原因有很多種,應根據病因給予不同的治療。血液系統疾病中引起血小板減少最常見的疾病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是由於體內產生了抗血小板抗體,導致血小板與抗體結合被脾臟破壞,使血小板壽命縮短。
治療上首選糖皮質類固醇治療,應用糖皮質類固醇治療後大部分病人血小板可恢復正常,然後糖皮質類固醇減量停用。其它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包括嚴重感染、病毒感染、嚴重的細菌感染、膿毒症等。
感染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應該積極控制感染,感染控制之後血小板數目逐漸可恢復正常。
另外,藥物也可以引起血小板減少,藥物引起血小板減少可通過停藥,血小板可恢復正常。其他引起血小板減少原因,包括肝病導致的脾功能亢進,孕娠等,給予相應的治療血小板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