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有一部分人由於血管神經功能調理較差,睡太久可能會造成腦神經功能調理出問題,出現血管神經性的頭痛,特別是有有既往偏頭痛的病人更容易出現。臨床上緩解最快的方法,可以用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炎藥布洛芬、芬必得,能夠短時間內起效,但是即使不用藥,病人經過清醒後一段時間也可以自行緩解。所以如果疼痛的較厲害,可以選用藥物治療,如果疼痛得不厲害,可以等待時間,然後進行簡單的活動,神經功能制度就會慢慢恢復調節功能,疼痛也就能夠緩解,與個人的體質是有一定相關性的。
長時間睡覺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正常成年人每晚睡眠需要的時間平均是6-8個小時,如果睡眠質量好,6-8個小時的時間已經足夠讓身體和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復,睡多了反而不好。
首先是容易疲勞、精神狀態差,而且人顯得無精打采,因為長時間的睡眠人體的新陳代謝會減慢,血液循環也會減慢,氧氣和營養物質不能夠及時疏通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大腦容易缺氧,結果就是越睡越困,時間長了還會影響到記憶力和智力。還會影響心臟的功能,人體休息的時候心臟也處於相對休息的狀態,如果是睡眠時間太長,會影響心臟的收縮率,造成心臟乏力、心功能下降,心功能下降以後,運動量稍微多一點就會出現心慌、氣短的情況。
長時間睡覺也會讓體重增加,睡眠的時候人體處於一種休眠狀態,體內食物分解的速度也就比較慢了,需要消耗的熱量也會少,久而久之就會引起肥胖,肥胖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睡太久出現頭痛的現象,這主要是由於睡眠的時間過長所引起的。人體在睡眠的過程中是迷走神經處於興奮的狀態,這時全身的血液流動的速度比較緩慢,全身的血管是處於擴張的狀態,腦部的血管也是處於擴張的狀態,睡的時間太長就會導致腦部血液供應量減少,因為腦部血管擴張以及血流速度緩慢,造成了腦部供血不足的現象,這時就會出現腦部的缺血以及缺氧的時間長,病人就會出現頭痛的症狀。建議睡眠的時間要適當的進行調整,以睡醒之後沒有頭痛的症狀為最佳的睡眠時間。
人的正常睡眠時間,隨著年齡的不同是有一定差異,通常青少年、兒童、嬰幼兒的睡眠時間也是不同的。嬰幼兒的睡眠時間,一天可能達到十幾個小時。兒童睡眠時間,可能也要需要8-10個小時。對於成年人的正常睡眠時間,一般是7-8個小時。而對於隨著年齡增長,達到老年階段的時候睡眠時間會縮短,可能5-6個小時,是多老年朋友的正常睡眠時間,當然這是大部分人睡眠規律。
對於一部分人、少部分人,可能在這個睡眠時間的基礎上會有多少的一點波動,但波動也不應該太大。不論哪個年齡階段,當出現睡眠時間減少或過度增多的時候,應該引起警惕,要考慮是否是疾病狀態下所造成的睡眠時間異常,建議應該到神經內科進行合理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