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是因為腸道蠕動過快、腸道分泌大量液體、或者胃腸道內大量液體無法吸收等原因引起的排出大量稀便或液體。
如果是突然發生一次的,時間小於2週的,一般稱為急性腹瀉,比較常見的原因就是細菌感染,尤其是夏季不潔飲食時容易出現,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大腸桿菌感染,或者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比如小朋友比較常見的輪狀病毒感染,這些又稱為感染性腹瀉。一般來說除了腹瀉外,還會伴有一些其他症狀,比如噁心嘔吐(我們通常說的上吐下瀉)、發燒、肚子疼等等,這種情況下建議及時醫院就診,除了要補充腹瀉丟失的水分外,可能還得用一些抗菌藥物。
如果是經常出現的腹瀉,時間超過30天的,一般稱為慢性腹瀉,比較常見原因有腸躁症(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胃腸道功能失調),這種平時要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注意腹部保暖。還有一些其他慢性腸道疾病,如炎症性腸病、乳糖不耐症等等,這個就需要對因處理了。
如果出現拉肚子的情況,一定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可以喝一些淡鹽水,也可以去藥局買一些口服補液鹽喝,一般來說,不嚴重的腹瀉依靠我們自身的免疫力是可以恢復的,但如果腹瀉比較厲害,還是建議要儘早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引起一直拉肚子拉個不停的病因有很多,一般分為功能性和器質性兩種。
功能性腹瀉是指持續地或反覆地出現排稀便或水樣便,不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症狀的症候群。無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的腹瀉,一般由胃腸功能失調引起。常見的疾病如腸道功能失調和腸道菌群失調,功能性腹瀉的發生可能與精神因素、腸運動感覺功能異常、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相關。
而器質性腹瀉是指有明確的疾病引起的腹瀉,常見的是腸道本身疾病(炎症、息肉、腫瘤),其他情況如膽囊手術切除後、胰臟疾病(炎症、腫瘤)、慢性肝病、、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等。其中症狀比較嚴重的是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這兩種疾病都屬於炎性腸道疾病,是發生於人體腸道的非特異性慢性炎症過程,長期腹瀉是其主要症狀。
如果是近期剛出現的一直拉肚子拉個不停,多數是炎症性感染或者吃了不潔的食物,吃了油炸、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導致消化功能不良引起拉肚子的情況。一般出現這種情況需要給予補液、抗炎、抗感染、止瀉等藥物治療,防止電解質不平衡的情況。
其次,如果反覆出現腹瀉拉肚子,同時不伴有發熱的情況,多數有可能是長期的休息不好,壓力比較大、飲食不規律、長期的失眠、多慮、焦慮、煩躁等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引起腸躁症的情況。這種情況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特點,出現這種情況,需要注意平時的生活習慣,注意改善自己的休息、睡眠的情況。給予安神補腦液、谷維素片、甲鈷胺片等對症治療。反覆出現腹瀉拉肚子不見緩解,最好完善大便常規的檢查、血液常規的檢查以及大腸鏡的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針對診斷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