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雙胍是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廣泛的口服降糖藥,它能降低空腹和飯後高血糖,可使糖化血色素降低1%-2%,適用於第二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島素血症的病人。二甲雙胍可與其他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聯用,進一步改善血糖控制。此外,二甲雙胍還具有明確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可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二甲雙胍可作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一線首選和全程用藥。
在安全性方面,二甲雙胍常見噁心、嘔吐、胃脹、腹瀉、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適、頭痛等不良反應;少見大便異常、低血糖、肌痛、頭昏、頭暈、指甲異常、皮疹、出汗增加、味覺異常、胸部不適、寒戰、流感症狀、潮熱、心悸、體質量減輕等不良反應,有時出現疲倦;偶有口中金屬味;極少引起貧血;罕見乳酸性酸中毒(表現為嘔吐、腹痛、過度換氣、精神障礙等)。
常吃二甲雙胍需要注意:
- 不能單用於治療第一型糖尿病,須與胰島素合用。
- 減少劑量、堅持服藥可使胃腸道症狀減輕或消失,若嘔吐或腹瀉明顯,需停藥。
- 避免與鹼性溶液或飲料同服。
- 應定期檢查空腹血糖、尿糖、尿酮體及肝、腎功能。
- 在注射碘化顯影劑及全身麻醉術前48小時必須停用,在檢查完成至少48小時後且僅在再次檢查腎功能無惡化的情況下才能恢復服用。
- 罕見乳酸性酸中毒,一旦發生可能致死,與腎功能程度和病人年齡有關,定期監測腎功能和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可顯著降低發生率。
- 一旦出現不適、嗜睡、肌肉酸痛、呼吸窘迫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以下人群不宜服用二甲雙胍:
- 妊娠期、哺乳期婦女不宜使用。
- 第二型糖尿病伴有酮酸中毒、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等急性代謝失調時禁用。
- 肝及腎功能不全、嚴重感染和外傷、重大手術以及臨床有低血壓和呼吸功能衰竭等缺氧情況時禁用。
- 靜脈腎盂造影或動脈造影前2~3天禁用。
- 腎功能減退者禁用。
- 嚴重心、肺疾病病人,如心臟衰竭、急性心肌梗塞禁用。
- 全身情況較差的病人(如營養不良、脫水)禁用。
- 維他命B12、葉酸和鐵缺乏的病人禁用。
- 酗酒者禁用。
- 老年病人(>65歲)慎用。
二甲雙胍是糖尿病病人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物,但長期服用還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
首先,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長期服用二甲雙胍,病人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口中有金屬味等不適,因此建議在飯後服用二甲雙胍,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或者選擇服用二甲雙胍的腸溶劑型。其次,某些心肺功能不全或者有缺氧性疾病的病人,更容易出現乳酸性酸中毒,這是一種很嚴重的併發症,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痛、過度換氣、神志障礙等。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可能會抑制腸道對維他命B12的吸收,如果病人在長期用藥後出現了巨幼紅血球性貧血,應考慮和二甲雙胍相關。此外,二甲雙胍對肥胖病人有降低體重的作用,少數長期食用二甲雙胍的病人可能會出現消瘦的情況。如果長期服藥劑量過大,還可能出現低血糖症狀。
因此請不要擅自長期的使用二甲雙胍,它是處方類藥物,具體的使用療程應聽從醫生指導。如果擅自延長用藥時間,或者是加大用藥劑量,可能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不良反應,影響到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