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一直出水不結痂,可能考慮傷口持續處於感染狀態或者脂肪液化等原因導致,同時如果人體營養不佳也會導致傷口癒合較慢,一般需要局部換藥、全身使用抗生素以及加強營養等不同的方式處理。
如果在受傷之後局部傷口受到病原體入侵感染,由於炎症因子刺激可導致局部傷口出現明顯的發炎、紅腫,一直流膿,以及擠壓傷口有明顯的膿液流出等症狀,還可出現發熱等全身症狀,可表現為上述情況。建議初期清創沖洗,優碘消毒,同時送局部傷口分泌物進行藥敏培養,如果細菌感染伴有發熱,可遵醫囑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 Cefaclor 分散片等抗生素藥物治療。
脂肪液化主要由於傷口處的脂肪較多、自身供血較差等原因導致,可出現局部傷口的脂肪出現液化現象,從而出現上述不適症狀,通常可有淡黃色液體出現,可能會增加傷口感染的概率。需要及時拆除縫線,進行引流、換藥處理,避免感染。
人體營養較差,如老人、糖尿病等,會出現局部組織癒合較慢的情況,導致局部傷口一直不癒合,並伴有出水。需要在換藥期間增加營養,多吃雞蛋、牛奶等高蛋白類食物,有利於傷口的癒合。如果有基礎性疾病,如糖尿病需要控制好血糖,遵醫囑使用二甲雙胍緩釋片等藥物,才能避免傷口感染的加重,同時促進組織的快速生長。
出現外傷時,尤其是皮膚表淺擦傷,容易造成局部軟組織挫傷和破損,進而組織液大量滲出,在傷口表面形成表面滲出,只要保持傷口的清潔,不需要其他特殊藥物處理。在受到擦傷後,除細菌外,容易有灰塵、木屑等異物存留在傷口表面,因此及時清創尤其必要。在清創過程中,醫生會應用優碘、雙氧水、鹽水等消毒製劑對傷口進行清洗,可以將傷口大量的細菌和異物清除,為癒合提供良好的無菌環境。
在清創後,可以應用乾淨的紗布對傷口進行覆蓋,如果擔心沾黏形成,換藥時傷口有疼痛感,可以用油紗對傷口進行覆蓋,並進行簡單包紮,隨著傷口的逐步癒合,出現結痂,可去除紗布。
如果是外傷後或者手術後,短期內傷口局部有液體滲出是正常情況,可能是組織液滲出引起的。
傷口在恢復期,初期會有少量的液體滲出,這是因為人體組織液滲出而引起,只是需要生理鹽水清潔就可以了。
如果在滲出的時候有紅腫和疼痛等症狀,充分考慮是炎症引起的,如果傷口比較淺的情況下用生理鹽水和雙氧水清創處理,最後用優碘消毒,直到症狀完全消失就可以,如果傷口比較大,位置比較深,需要引流處理膿液,這時就需要切開排膿。
如果傷口只是滲液並沒有其它不適,而且體內還有脂肪滴就是脂肪液化引起的,可以清創並且置管引流,採用高滲鹽水紗條外敷以及紅外線照射措施治療,直到癒合為止。
如果傷口遲遲不愈,一直流水,要及時到醫院就醫,醫生會根據膿液的情況以及藥品試驗給予不同的處理。一般傷口正常滲液為淡黃色,長期的流水流膿要考慮傷口內竇道形成,行囊壁刮除後加壓包紮,5-7天內即可痊癒。
一旦膿液較多、感染較重,應先行膿液常規培養及藥敏試驗檢查,明確感染菌及敏感的抗生素,同時傷口再次切開清創,根據結果繼續抗感染治療,直到傷口完全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