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人因為情緒波動、心情不佳,會出現胸悶、心悸、氣短等症狀,常見原因是情緒波動、焦慮、緊張等引發的自律神經失調,通常對症處理或密切觀察即可。此外,自律神經失調可以表現為各種心律失常,比如心室早期收縮、心搏過速、心搏過緩、傳導阻滯等,均可以引起胸悶、氣短等各種不適症狀發生。此類不適症狀因功能性改變,不會形成嚴重結果,風險也較低。
對症處理可酌情給予鎮靜藥物、保證睡眠、消除緊張情緒、避免情緒波動,經過以上處理均可以改善病人胸悶、氣短相關症狀。僅存在部分具有心臟基礎疾病或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的病人,在情緒波動、焦慮緊張情況下,可能引發原有或現有疾病加重,出現一系列較嚴重的症狀或血流動力學改變,應密切監測、給予相應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無論病人既往有無心臟基礎疾病、心律失常病史,均應避免情緒波動、焦慮緊張,這些情緒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病人生活質量,或加重原有心臟基礎疾病。避免情緒波動、改善病人預後,密切注意上述情況並及時對應處理,可以明顯改善病人心悸、胸悶、氣短症狀,改善原有心臟疾病。
通常根據「心情不好引起的胸悶」並不能判斷病人究竟是由什麼原因所導致,還需要經過系統的檢查才能確定,因此對於反覆出現胸悶的病人,一定不要掉以輕心,要儘快去醫院查明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另外,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不要長期待在密閉、空氣不流通的環境,同時還要注意自己情緒的管理,學會用合適的方式緩解壓力或不良情緒。
胸悶是一種主觀症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需要根據病因選擇不同的藥物,建議病人及時就醫。常用的治療藥物包括:
1,抗心律失常藥:該類藥物針對心律失常造成的胸悶。需要遵醫囑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醫生會結合臨床情況判斷心律失常的類型,對應的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常用藥物包括 Amiodarone 、 Propranolol 和 Atenolol 等。
2,血管平滑肌擴張藥:主要用於冠心病所致的胸悶,常用藥物有硝酸甘油、單硝酸異山梨酯。
3,支氣管擴張劑:該類藥物常用於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導致的胸悶。服用後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擴張支氣管、緩解氣流受限,從而改善胸悶的症狀。常用的藥物有氨基非林、異丙托溴銨等。用藥時應警惕胃腸道不良反應、肌肉顫抖等副作用的發生。
4,利尿藥:該類藥物用於心功能不全,心臟負擔過重所引起的胸悶。常用藥物有呋塞米、 Spironolactone 等。
5,抗生素類藥物:用於治療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所致的胸悶。需要根據血液常規和藥物敏感試驗確定病原菌,針對性應用抗生素。常用的藥物有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
6,糖皮質類固醇類及抗過敏藥物:主要用於嚴重過敏導致的胸悶。常用藥物有普賴鬆、 Loratadine 等。嚴重時需靜脈注射激素。
7、抗焦慮藥:主要用於精神官能症等精神科疾病引起的胸悶,臨床上多選用苯二酚類藥和血清素1A受體部分激動劑,其中苯二酚類藥多用 Diazepam 、 Alprazolam 等;血清素1A受體部分激動劑常用 Tandospirone 、 Buspirone 等。
8,抗憂鬱藥物:此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心情低落等憂鬱狀態,但不會提高正常人情緒,如 Fluoxetine 、 Paroxetine 等。
如果心情不好的時候出現胸口悶堵的感覺,首先要去除誘因,使病人保持心情舒暢,緩解壓力。如果去除誘因之後仍有症狀,可以給病人口服活血化瘀的中成藥,如速效救心丸或者複方丹參滴丸,口服這些藥物之後胸悶、氣短等症狀可以緩解。
如果口服中成藥之後病人仍然有胸悶、氣短的症狀,而且症狀不緩解,可以給病人口服硝酸甘油緩解症狀,擴張冠狀動脈。如果口服藥物症狀緩解不明顯,建議病人到醫院就診,查心電圖,必要時查冠狀動脈造影,明確診斷,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