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牙齒鬆動為1度或2度,又不願意拔牙,且是牙周炎引起的,可以先做牙周炎治療,如齦上潔治術、齦下刮治術。之後可以進行松牙固定術,通過特殊材料將鬆動的牙齒固定在一起,形成整體的牙齒,從而起到咀嚼的作用。
如果牙齒已經鬆動,且不能行使實際咀嚼功能,確實不能保留,需要拔除。因為拔除鬆動牙齒,還可以保留牙槽骨,對於後期的修復有幫助。拔掉牙齒以後,病人可以採用修復的方法,如植牙齒,植牙不會和前後2顆牙發生關係,而且咀嚼功能比較好,在口腔內有一定的舒適感。
也可以採用固定修復的方法,即做固定橋,將前後2個牙磨掉,然後做上3個冠。固定橋修復的缺點是需要磨前後兩個牙齒,優勢是不用摘,比較方便、舒適。如果不願意磨掉前後2個牙,則可以在拔牙以後3個月,採用活動義齒的方法修復牙齒。
如果牙齒搖晃比較輕微,可能與缺鈣有關,此時建議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牛肉、魚肉、蝦肉等。補充牙所需的鈣元素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牙的硬度,從而緩解牙齒搖晃的情況。
如果是牙齦炎症造成的牙齒搖晃,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甲硝唑等抗生素藥物減輕炎症,從而減緩牙齒搖晃的症狀。
牙周疾病導致的牙齒搖晃,可以通過洗牙、牙周刮治等方法清除牙菌斑和牙結石,再對搖晃的牙齒進行固定,使牙重新牢固,從而減緩牙齒搖晃的情況。手術後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羅紅黴素、替硝唑等藥物緩解術後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