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髖關節疼痛,可能是髖關節滑膜炎、關節囊鬆弛、缺鈣等原因造成。建議讓孩子進行休息,如果休息後症狀加劇,建議及時就醫,查明病因後對症治療。
髖關節滑膜炎通常是由於病毒感染、創傷等引起滑膜炎症,由於炎症刺激髖關節滑膜,會導致疼痛、腫脹的症狀,進而表現為孩子髖關節疼痛的情況。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普拿疼、雙氯芬酸鈉等藥物進行治療。
關節囊鬆弛通常與韌帶鬆弛、體位因素有關,關節囊鬆弛後會導致髖關節部位的穩定性受到破壞,容易引起股骨頭脫位,此時會造成孩子髖關節疼痛的情況,同時伴有下肢活動受限的症狀,此時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等藥物進行止痛治療。
也可能是缺鈣,孩子處於生長發育迅速的階段,對鈣等元素的需求較高,缺鈣會引起骨骼興奮性增加,肌肉發生痙攣,如果累及髖關節部位,從而導致孩子髖關節疼痛的情況。建議及時就醫檢查,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鈣質,如使用碳酸鈣咀嚼片等,平時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多曬太陽等,幫助鈣質的吸收。
小朋友髖關節疼痛常見於關節滑膜炎,關節滑膜炎其實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類疾病,很多小孩子以步態跛行來就診,有些兒童有前驅症狀,初期有感冒、皮疹或有腹瀉,還有小孩前一天可能爬山運動比較多,或滑滑輪車等都是誘因。
患兒可表現為突然起病,主要是局部髖關節疼痛。初期不一定會出現髖關節疼痛,而可能表現為膝關節疼痛,所以兒童膝關節疼痛一定要注意有沒有髖關節問題。如果膝關節疼痛、髖關節體檢有疼痛,有外在受限,要考慮有沒有髖關節問題。滑膜炎一般不會發燒,不會局部紅腫,所以如果出現發燒、局部紅腫,要懷疑可能不是滑膜炎,滑膜炎主要表現為步態跛行,嚴重的可能會有疼痛,大部分是無痛性跛行。還需要跟神經內科疾病鑑別,有些是肌無力或脊髓炎。所以如果跛行建議要看骨科,還要看神經內科,才能明確診斷。
也可能是髖關節炎,小兒髖關節炎常是由於外傷或者感染、結核導致,先要查明原因,根據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的治療。小兒髖關節炎常出現髖關節的疼痛,髖關節明顯的活動受限,嚴重者會有髖關節的腫脹。
如果伴有感染或結核,可以出現局部的皮膚發紅、皮溫的升高以及竇道的形成,要進行相關的CT、核磁的檢查來進一步的診斷。確診之後要進行相應的治療,如果為外傷性的髖關節炎,要進行適當的休息,定期觀察就可以。
如果是結核導致的關節炎,要進行抗結核的治療,定期的複查。如果是由於感染導致的髖關節炎,這時進行抗生素的治療,必要時還要切開的引流進行外科的處理,小兒髖關節炎要初期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