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症在中醫中屬於燥痹,需要進行辨證論治,主要治療方法為補益肝腎、養陰育陰、清熱除燥,根據病人舌苔、脈象選擇用藥。部分乾燥症病人在疾病活動期表現為燥熱明顯,可應用清熱、涼血、潤燥方法,給予百合養陰潤肺湯清心安神、清熱潤燥。口乾舌燥明顯的病人可以配合中藥漱口,尤其是夜間乾燥明顯的病人,可以臨睡前用中藥漱口。
疾病慢性期以正氣虧虛為主,稱為肝腎陰虛,苔少有裂紋,有鏡面舌或牛肉舌徵象,此時以補益肝腎、滋陰生津為主,可以應用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地黃丸進行辨證加減治療。中醫治療辦法因人而異,推薦應用中藥方法治療乾燥症。
乾燥症在中醫上稱為燥痹,由於肝腎不足,即正氣虧虛,外界風寒濕邪侵入,閉阻經絡造成。乾燥症主要的病機是肝腎陰液不足,出現口乾、眼乾症狀,可以用中醫治療,但是沒有辦法根治。很多風濕免疫病都沒有辦法根治,最好的狀態即能夠達到臨床緩解,使病人沒有口乾、眼乾的症狀,沒有其他內臟損害以及關節疼痛等,可以維持正常生活。
臨床上通常需要藥物維持,可以吃中藥或者有些病人需要中西醫結合治療,每位病人病情嚴重程度不一樣,受影響的組織、內臟或者活動性不相同。如果有乾燥症,建議在正規醫院的風濕病專科就診,擬定科學、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