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體溫忽高忽低通常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包學* 醫師#1

體溫忽高忽低比較常見是病毒性或者細菌性感染,這兩者還是最多的,如果是病毒性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是自限性的,2-3天或者3-4天體溫可自行恢復正常。

如果2-3之後體溫不能夠自行恢復正常,表現為突然的升高和突然的降低,一天的溫度波動比較大,這種情況常常見於細菌的感染。細菌感染比較多的是菌血症,血液由某一個感染灶間斷性的釋放細菌入血,這時會表現為弛張熱,即高的時候體溫很高,然後低的時候體溫又比較低,溫差比較大。

另外,某個部位有膿腫,也有類似表現,還有嚴重的肺結核也可以出現高高低低的體溫,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到醫院去做相關的進一步檢查,來明確病因。因為發燒的病因是非常多的,常見的是病毒和細菌,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其它很多的病因也會引起發燒。

體溫35.8℃正常嗎?

曬完太陽後量體溫升高正常嗎?

體溫36.2屬於正常嗎?

體溫35.3度屬於低燒嗎?

左右兩隻耳體溫不同以哪個為準?

武翠* 醫師#2

體溫忽高忽低說明發燒不規律,可能屬於張馳熱或不規律發熱,常見於病毒感染、敗血症、肺結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引起感染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真菌、衣原體以及支原體等。其中病毒感染經常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包括發燒、頭疼、嗓子疼、咳嗽、肌肉乏力以及關節酸疼等。此時病人的體溫可以高也可以低,但午後體溫升高較為明顯,凌晨時體溫可以恢復至正常。敗血症病人的體溫也可以出現忽高忽低的表現,並且血培養會出現細菌,對於此類病人需積極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湯展* 醫師#3

體溫忽高忽低可能是生理原因或者某些疾病的表現。

生理情況下,人體的體溫並不是恆定不變的,體溫的水平可存在上下波動,但波動幅度均在正常範圍內,如白天體溫可高於夜間、女性排卵期體溫可自行升高等,也可表現為體溫一會高一會低。

某些疾病亦可引起體溫一會高一會低,如布魯菌病病人的典型症狀為發熱、關節腫痛、多汗等,其中發熱的熱型為波狀熱,即體溫逐漸上升至39℃以上後可持續一階段,然後逐漸下降,再重複上升,表現為體溫一會高一會低。

體溫忽高忽低還可能有其他原因,如果症狀明顯,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完善檢查明確病因後,給予針對性處理或治療。

馮興* 醫師#4

體溫忽高忽低,對人體的健康是不好的,通常有如下幾個因素:

最常見的因素是內分泌失調,最常見的臟器就是甲狀腺功能受損,在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就會出現體溫增高,在甲狀腺機能低下時就會出現體溫降低,因此如果甲狀腺功能失調,就會出現體溫的忽高忽低的情況發生。

下丘腦中樞溫度調控系統受損,在下丘腦受到劇烈撞擊、打擊,例如急性腦外傷、急性腦出血、腦中風、腦梗塞、腦栓塞等,在下丘腦溫覺中樞受損時,也會出現體溫忽高忽低的臨床症狀和表現。

在感染性的疾病,例如炎症感染時就會出現致熱源在體內的反覆發作,此時因致熱原的治療反應,就會產生體溫的忽高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