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病人一旦診斷明確,需要在專業的高血壓醫生指導下,調節降壓藥物種類,以及服用時間、劑量。平時需要密切監測血壓,做好血壓值的詳細記錄,到高血壓的專病門診就診,把記錄給醫生看,同時要定期到醫院,複查24小時的動態血壓,形成報告後要第一時間交給高血壓的專科醫生進行會診。醫生拿到結果和報告之後,會根據日常的血壓值,對目前口服的降壓藥方案進行評估,必要時要對藥物種類、劑量以及服用時間進行微調整,直到把病人血壓控制在安全、理想狀態之內。
目前在臨床中安全且有效的降壓藥物分為五大類,分別是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具體的口服劑量以及口服的藥物種類、服用時間,都要聽從專業高血壓醫生的臨床指導。在服藥期間,需要密切監測好血壓波動情況,每半年左右就要到門診複查1次。
高血壓初期,首先應該檢查血壓的具體數值,如果血壓不是特別高的時候,可以暫時不用藥物治療。通過調整飲食,做到低鹽、低脂肪飲食,還需要控制情緒,不要過於的激動和緊張,然後再注意觀察血壓的數值,如果血壓數值不是特別高,那就不用特殊的治療,對身體並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如果是年輕病人的高血壓,其收縮壓高的情況我們建議選擇鈣離子阻斷劑,因為它降收縮壓的效果會比較好。老年性高血壓病人吃的藥物,其實有很多種類,不同的病人,它的選擇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高血壓的治療需要個體化。其實很多老人血壓比較高的,我們優選CCB類藥物,就是我們說的地平類的藥物,比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嚴重的心臟衰竭,有很重的容量負荷可以優先選擇利尿劑,在平穩降壓的基礎上還可以降低、減輕心臟的容量負荷。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 Enalapril 等等,對於肥胖、糖尿病,心臟、腎器官有受損的高血壓病人。尤其是伴有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後、糖耐量減少,或者糖尿病腎病變的高血壓病人最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