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干硬、顆粒狀,又稱為羊糞蛋狀便,常見原因為便秘。便秘可分為功能性和器質性,功能性便秘即腸躁症,起病隱匿,症狀反覆發作或慢性遷延,病程可長達數年到數10年,但全身健康狀況卻不受影響。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或腹部不適,還有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改變,精神、飲食等因素常可誘發症狀反覆發作或加重。臨床分型分為腹瀉型、便秘型、腹瀉便秘交替型、腸躁症便秘型,大多因進食量少、食物中粗纖維少、飲水少、運動少、精神壓力大等導致腸道運動減慢。
器質性便秘多因直腸、肛門病變引起肌肉痙攣,如痔瘡、肛裂、肛周膿腫、大腸癌、大量腹水、電解質不平衡、麻痹性腸阻塞、甲狀腺機能低下、糖尿病等,都可導致排便無力。此時攝入的食物停留在腸道內時間過長,水分被過度吸收,可造成大便乾結。需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調整生活方式,如進食大量蔬菜、水果,還需多攝入水、多運動、放鬆心情。藥物治療上,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促動力劑或清瀉劑,如 Mosapride 、聚乙二醇、乳果糖等,治療還包括服用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乳桿菌等,以及生物反饋治療、手術治療。
大便干硬呈顆粒狀是嚴重便秘的一種表現,便秘是指各種原因導致排便次數減少、大便乾結、排便費力、排便不盡感,很多種原因都可以導致大便乾結。
便秘可以分為原發性便秘與繼發性便秘,繼發性便秘是指繼發於一些器質性疾病而導致的便秘,這些疾病包括結腸腫瘤、糖尿病、乾燥症、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等,針對這一部分病人的治療重心是針對原發病。
原發性便秘是指找不到原因的便秘,也叫功能性便秘,可以分為出口梗阻型便秘、慢傳輸型便秘,以及混合型便秘,大便干硬成顆粒狀往往是嚴重便秘的表現。
針對這種情況,應當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4000,同時還需要對生活方式進行調整,增加富含纖維素的飲食。
正常人的大便呈香蕉狀,部分人大便表面可有少量的裂痕,如果出現大便乾結,成一粒一粒的顆粒狀或羊糞狀,是典型的便秘的表現。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如果排便次數少於每周兩次,或者出現上述大便乾結,排出困難或排便量少等症狀,既為便秘。
出現大便乾結成顆粒狀等便秘症狀,多與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以及不良的排便習慣密切相關。此時,病人應注意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糧等,並注意多飲水,適量的活動,儘量保持每周2-3次,每次持續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促進腸道的蠕動,促進糞便的排出,緩解便秘的情況。同時應注意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有便意時應及時如廁,排出大便,如大便在直腸內存留時間過長,大便中的水分即可被直腸黏膜吸收,使糞便形成一粒一粒的顆粒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