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都會伴發貧血這個症狀,這主要是和下列原因有關。
第一,類風濕性關節炎,它屬於一種炎症性疾病,在急性活動期病人由於這些炎症因子會加速紅血球的破壞,導致一種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通常貧血活動越明顯,貧血的程度越厲害。
第二種,是由於病人服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導致胃腸道受損。比如糜爛性出血性胃炎或者胃潰瘍或者胃炎導致對鐵劑等吸收障礙,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大多數病人隨著病情活動的控制以及胃腸功能的好轉,它的貧血就會糾正。如果病人是明顯的缺鐵性貧血,可以通過補充鐵劑以及葉酸等幫助糾正貧血。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除了貧血以外,有的病人還會出現嗜中性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情況,它是類風濕關節病人的一個重症併發症。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引起貧血,約有16%-65%的病人可出現輕至中度的貧血。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貧血是其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並且病程越長越容易出現貧血。造成貧血的原因大致如下:
一、疾病因素
二、治療因素
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後建議儘早進行規範化治療,有助於降低貧血發生風險。在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時,需注意預防胃炎、胃潰瘍出血的發生,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更換為外用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