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引起貧血嗎?

顏維* 醫師#1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引起貧血,約有16%-65%的病人可出現輕至中度的貧血。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貧血是其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並且病程越長越容易出現貧血。造成貧血的原因大致如下:

一、疾病因素

  1.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造成紅血球壽命縮短,從正常的120天可縮短至80-90天,骨髓造血系統代償不足,也就是說紅血球新生的速度趕不上凋亡的速度,就容易出現貧血;
  2. 病人體內的炎症介質比如TNF-α、IFN-γ、IL-1會抑制骨髓造血;
  3. 鐵是紅血球生成的重要元素,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引起病人胃腸道不適,比如胃痛、噁心、食慾下降,不僅會造成鐵攝入不足,還會使消化道吸收鐵障礙,進而出現缺鐵性貧血等等。

二、治療因素

  1. 病人長期不恰當地服用非類固醇抗炎藥,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出血導致長期慢性失血;
  2. 治療疾病的其他藥物長期服用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比如影響自身免疫功能而出現自身免疫性貧血,或者抑制骨髓造血等等。

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後建議儘早進行規範化治療,有助於降低貧血發生風險。在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時,需注意預防胃炎、胃潰瘍出血的發生,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更換為外用製劑。

類風濕性關節炎飲食禁忌有哪些?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是怎樣的?

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原因是什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徹底治好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症狀是什麼?

吳玉* 醫師#2

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都會伴發貧血這個症狀,這主要是和下列原因有關。

第一,類風濕性關節炎,它屬於一種炎症性疾病,在急性活動期病人由於這些炎症因子會加速紅血球的破壞,導致一種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通常貧血活動越明顯,貧血的程度越厲害。

第二種,是由於病人服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導致胃腸道受損。比如糜爛性出血性胃炎或者胃潰瘍或者胃炎導致對鐵劑等吸收障礙,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大多數病人隨著病情活動的控制以及胃腸功能的好轉,它的貧血就會糾正。如果病人是明顯的缺鐵性貧血,可以通過補充鐵劑以及葉酸等幫助糾正貧血。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除了貧血以外,有的病人還會出現嗜中性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情況,它是類風濕關節病人的一個重症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