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下面長了個白色痘痘可能是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蘚等病變,也有可能是局部增生形成的乳頭狀瘤。
口腔白斑可由長時間吸菸或者是喝酒等理化刺激誘發,可發生在口腔的任何位置,而且損害形態呈現多樣化,如果是顆粒型,就可能表現為此現象,並且會導致黏膜表面不平整,還可能會出現小片狀以及點狀糜爛。病人應及時戒除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對於非充血、糜爛的病損可遵醫囑用A酸乳膏、魚肝油局部塗搽,亦可用口腔消斑膜等局部貼敷,也可口服魚肝油丸、維他命A或中藥等,必要時也可手術切除並做切片檢查。
口腔扁平苔蘚病因並不是很明確,通常與免疫因素或者是精神因素有關,也可能是感染因素或者是內分泌因素所致,通常會導致皮膚出現破損,並且會出現多角形丘疹,如果發生在舌下,可能會出現舌頭下面出現白色丘疹的症狀。病人應注意調整心理狀態,可遵醫囑使用A酸類藥物塗抹治療,也可應用硫酸羥氯奎寧、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藥物,酌情選用免疫調節劑。
乳頭狀瘤病因尚不明確,口腔乳突瘤可在白斑的基礎上發生,有一定的惡變傾向。可呈乳頭狀突起,有蒂或無蒂,界限清楚。應在局麻下進行手術切除,術後應行病理檢查以證實診斷及排除惡變。較小的乳頭狀瘤也可行冷凍及雷射治療。
舌頭底下如果有個白色疙瘩,需要觀察白色疙瘩的形狀、顏色和位置,如果白色疙瘩突起於黏膜,界限清楚,通常是在舌黏膜發生了白色丘斑樣病變所導致的,這種情況本質上是由於舌黏膜上皮發生了過度角化或者角化不良,使局部黏膜發生異常性角化增生,表現為白色丘斑和丘疹的。
最常見引起角化增生的原因是過度頻繁的機械摩擦刺激,與過冷或者過熱的溫度刺激,比如殘冠、殘根和表面粗糙不平的牙石,如果白色疙瘩高於黏膜表面,而且有蒂呈腫瘤樣病變,則通常是發生了乳頭狀瘤。
舌頭下面長了個白色的東西,可能是由於口腔潰瘍、口腔白斑、口腔炎症等原因引起。
口腔潰瘍是較為常見的口腔疾病,邊緣一般是紅色,中心為白色,形狀多為圓形、橢圓形,部分病人會伴有明顯痛感。大部分口腔潰瘍可以在1週左右被治癒,如果病人不適感較強,影響正常進食,可以遵醫囑進行局部點塗利多卡因凝膠進行局部止痛,氯己定含漱液幫助抑菌抗炎,冰硼散、西瓜霜促進潰瘍創面癒合。建議病人注意清淡飲食,禁食辛辣、較硬的食物,避免對潰瘍產生刺激影響癒合。
舌下長出白色的東西,如果是白色疙瘩凸起於黏膜,且與周圍的邊界清楚,常因舌黏膜發生病變導致,比如口腔白斑。在去除外界對口腔刺激的同時,可以遵醫囑使用氯已定溶液含漱,白色疙瘩表面可以使用A酸乳膏塗抹。
若病人在平日裡有長期吸菸、喝酒、食用刺激性食物或口嚼檳榔等情況,可能會引發口腔炎症,在舌下或舌周長出白色東西,多伴有疼痛。這種情況應清淡飲食,緩解症狀,為防止炎症感染,應及時在醫囑指導下使用藥物,如 Fluconazole 進行局部塗抹,預防感染。同時需要遵醫囑服用相應的抗生素藥物,如青黴素、阿莫西林、頭孢類抗菌藥等。
除上述原因外,若舌下的白色疙瘩高於舌黏膜的表面,有根蒂,且呈腫瘤樣病變,可能是乳頭狀瘤,屬於潛在惡性症狀,但不排除是由上火所引起。病人此時不要觸碰或刺激長有白色東西的部位,建議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確診後可能需要雷射、冷凍等物理方式治療,也可能需要手術切除,並做病理化驗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