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貧血中最為常見的那種,是由各種原因所導致機體鐵攝入不足、吸收障礙或者消耗過多而引起紅血球或者血紅素生成不足、造血功能低下的病症。常見症狀包括乏力、易倦、頭暈、、氣短、心悸、膚色蒼白、毛色乾枯等。單純的營養不足者,容易恢復正常。繼發於其他疾病者,取決於原發病能否得到根治。
缺鐵性貧血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鐵需要量增加:多見於嬰幼兒、青少年、以及妊娠和哺乳期的女性。嬰幼兒需鐵量比較高,若不及時充分補充蛋類、肉類等含鐵量高的輔食的話,就很容易造成缺鐵。而女性月經量較多,在妊娠或者哺乳期需鐵量增加,若不補充高鐵食物,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鐵攝入量不足:長期飢餓、節食,或者飲食結構不合理,比如長期素食而導致鐵攝入不足。長期飲用咖啡、茶葉等含多酚類的飲料,可抑制鐵的吸收。體內微量營養素以及維他命不足,間接導致鐵的攝入減少,比如維他命A、維他命D缺乏,或者體內的鈣、鋅、銅水平偏低。
病理性原因:腸胃手術或者減肥手術後導致鐵的吸收減少,或者患有口炎性腹瀉、萎縮性胃炎等可影響鐵吸收的疾病。若患有慢性失血等疾病,也會影響鐵的或者加速鐵的丟失。比如經消化道失血、經生殖道系統失血、泌尿道系統失血、血管內溶血等等。長期的應用糖皮質類固醇、水楊酸等藥物引起胃炎或者誘發消化道出血。質子泵抑制劑及含鈣、磷的結合劑等影響鐵的吸收。
缺鐵性貧血會引起哪些症狀?
貧血常表現為乏力、頭暈、頭痛、眼花、面色蒼白等症狀。組織缺鐵可表現行為異常,如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也可出現異食癖,如喜愛一些非食物的物品、泥土、頭髮等等。手腳指甲缺乏光澤、脆薄易裂,重者指甲扁平,甚至凹下呈勺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