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血清素不足的症狀有哪些?

趙亞* 醫師#1

血清素不足會引發多方面症狀,如情緒低落、睡眠障礙、焦慮不安、食慾改變、認知功能下降。若出現血清素功能缺損相關症狀,可前往內分泌科或精神心理科就醫諮詢,查明血清素功能不足原因並進行針對性處理。

血清素對情緒調節有重要作用,功能缺損時易出現情緒低落。病人常感到悲傷、絕望,對以往感興趣之事也缺乏熱情。應多與家人朋友交流,分享感受,參加社交活動或興趣小組,轉移注意力,尋求心理輔導,學習情緒調節技巧,如認知行為療法中的情緒記錄與分析,改善心理狀態。

血清素參與睡眠調節,其缺損可致入睡困難、多夢或早醒等睡眠問題。睡前避免使用電子設備,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如調暗燈光、保持室溫適宜。可嘗試放鬆訓練,如深呼吸練習,從腹部吸氣再緩慢呼氣,重複數次,以減輕身體緊張感,促進睡眠。

血清素不足會引發焦慮情緒,表現為過度擔心、緊張不安。進行適度運動,如慢跑、瑜伽等,運動能促使身體分泌內啡肽等神經遞質,緩解焦慮。也可練習冥想,找安靜角落坐下,閉眼專注呼吸或某一意象,排除雜念,每次15-20分鐘,讓身心得到深度放鬆,減輕焦慮症狀。

血清素不足可能出現食慾減退或增加,血清素影響大腦對食慾的調控。若食慾減退,可嘗試少食多餐,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如雞蛋羹、蔬菜湯等,保證營養攝入。若食慾大增,需控制飲食量,增加蔬菜水果攝入,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同時注意飲食均衡與規律。

血清素功能缺損可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認知問題。進行思維訓練,如拼圖、閱讀等活動,鍛煉大腦。制定日常任務清單,幫助集中注意力,提高做事效率。保持學習新知識的習慣,不斷刺激大腦神經,減緩認知功能衰退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規律飲食與作息。減少壓力源,學會應對壓力,如通過時間管理合理分配任務,避免過度勞累。定期進行體檢,監測身體各項指標變化,若症狀持續加重或出現新症狀,應及時複診,以便進一步評估與治療。

李* 醫師#2

血清素是體內產生的一類具有神經傳遞作用的混合物質,可能含有脂肪酸、色氨酸等成分,同時在植物和菌類中可以找到。因此可以通過提取植物或者菌類成分,給予人體外源性補充。因為血清素是神經與神經之間,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之間的傳導物質,所以通過血清素進行神經和神經指令的傳遞,對人體來說是比較重要的物質和環節。

血清素具有神經傳導功能,同時對睡眠和情緒調節均有所幫助,而且人體胃液的排泄、分泌等,均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可以通過含有血清素的植物,或者菌類進行有效補充。如果有相關疾病時可以服用含有血清素的藥物,進行外源性補充,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血清素過低會導致憂鬱症或者憂鬱伴有焦慮障礙,在憂鬱和焦慮病人中,腦部神經遞質失調,血清素產生較少,此時病人會出現鬱鬱寡歡、心情不佳,對任何事物沒有興趣。

血清素減少是由於焦慮、憂鬱症病人腦部血清素水平分泌失調,分泌水平下降,原因可能是與病人本身性格因素有關,但更多的是社會應激和環境因素導致的血清素分泌不足。因此治療憂鬱症會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即SSRI類藥物。此藥物可以幫助病人找回健康大腦,讓正常血清素再次占據大腦領地,使病人遠離憂鬱、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