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原因導致的機體內外環境改變,並超過機體能夠調控的範圍時,就會引發體液代謝失調的症狀,導致不同的機體傷害。
水在人體體重的占比大約為60%,機體內細胞的活動和代謝都是在水溶環境中進行和完成,包括生命物質的運輸、交換、排泄、體溫調節、各種生物化學反應以及新陳代謝過程等。水的代謝調節可通過口渴(感覺)、腎功能以及相關激素進行調節,同時呼吸和汗腺也能起到部分調節作用。
電解質不平衡主要是指鈉代謝失調、鉀代謝失調、鈣代謝失調、鎂代謝失調,臨床上根據病人的症狀、電解質檢查、血氣分析檢測可以幫助診斷。比如高鈉血症可使人產生乏力、煩躁、唇舌乾燥、皮膚失去彈性的表現,甚至出現狂躁、幻覺和昏迷。
對於水電解質不平衡引起的症狀,主要依靠病因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方式。
針對病因治療:主要包括去除病因、糾正酸鹼平衡及電解質不平衡、預防相關併發症、補充水分及相關電解質。
藥物治療:需要保持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給予營養支持(補充大量維他命及神經營養物質),以促進腦細胞功能的恢復如給予穀氨酸、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輔酶A、煙酸等。必要時可對症用抗焦慮、抗憂鬱類藥。在應用精神藥物時要特別慎重並且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以免加深意識障礙或損害其他臟器功能。
人體中的電解質有很多種,出現電解質不平衡要及時的進行補充或者是藥物的治療來進行糾。如果有低鈉血症、低血鉀症或者是低鈣血症,及時予以補充鈉離子、鉀離子和鈣離子,包括使用氯化鉀、氯化鈉,或者是補充葡萄糖酸鈣等藥物,可以口服也可以靜脈注射。如果是出現了高鈉血症,可能需要輸注低鈉的溶液來進行糾正。而如果出現高血鉀症,則需要使用胰島素、葡萄糖酸鈣或者是降鉀樹脂等藥物來進行治療,嚴重的甚至要進行血液透析治療。
電解質是指鉀、鈉、氯、鈣、磷、鎂,上述幾種物質增多或減少都可以稱為電解質代謝失調。電解質不平衡常表現有乏力、心悸、心律失常、噁心、嘔吐、精神萎靡、肌肉無力量,有時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表現為胡言亂語等。
常見原因有以下幾點:
- 飲食攝入不足或不平衡,比如夏天出汗過多時,口渴加重,只喝水而不注意補充電解質,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
- 胃腸道消化、吸收、排泄異常,如消化道疾病,嚴重噁心嘔吐或者嚴重腹瀉引起。
- 內分泌代謝失調,如尿崩症、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適當症候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高皮質醇症、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等,導致機體電解質代謝出現異常。
- 假性異常,合併甲狀腺機能低下或高脂血症時,可以出現假性低鈉血症。
- 腎功能異常,鉀排泄障礙常引起高血鉀症,所以腎功能障礙時鉀的排泄障礙也可引起高血鉀症。
導致人體電解質不平衡的原因較多,可以是消化道疾病出現嚴重的噁心、嘔吐或嚴重腹瀉等。發燒出汗、糖尿病酮酸中毒或腫瘤末期長期不能進食,導致營養不良,也可以出現電解質不平衡。如果出現電解質不平衡,應及時到內分泌科就診,判斷電解質不平衡的種類及原因,根據電解質的情況及時補充鉀、鈉、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