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鉻細胞瘤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2024/12/09共4個回答
於* 醫師#1
嗜鉻細胞瘤的具體病因尚不明確,推測其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嗜鉻細胞瘤的基因表達會有一些特殊表現,所以推測嗜鉻細胞瘤可能存在一定的遺傳傾向,但並無明確的相關循證醫學證據,而且具體到每一個病人嗜鉻細胞瘤的發生,其病因仍然不明確。實際上,嗜鉻細胞瘤並不是一個常見疾病,了解、熟悉此疾病的醫生也並不多,一旦診斷為嗜鉻細胞瘤,病人應及時到專科醫院行進一步的詳細診治。
因此,如果懷疑發生嗜鉻細胞瘤,建議及時去經驗豐富的正規醫院就診,並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檢查,明確診斷後遵醫囑積極進行科學治療,以獲得較好治療效果。
高* 醫師#2
嗜鉻細胞瘤可能是遺傳因素、慢性缺氧引起的,病人需要及時就醫並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
嗜鉻細胞瘤是一種非常少見的腫瘤,多數為良性,容易發生在30~50歲左右的病人,生長在腎上腺,則為嗜鉻細胞瘤,會引起血液循環中兒茶酚胺濃度的顯著升高,會導致病人出現血壓劇烈波動,甚至會影響腦組織的供血,以及心肌供血,從而導致出現腦病。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嗜鉻細胞瘤的基因表達會有一些特殊表現,所以推測嗜鉻細胞瘤可能是存在一定的遺傳因素,也可能是由於慢性缺氧的原因引起的,病人出現該疾病時需要立即就醫,通常嗜鉻細胞瘤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應選擇根治性手術切除。
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壓抑的情緒,日常可以進行有氧運動,比如慢跑、瑜伽、游泳等,有利於增強自身抵抗力。
柳麗* 醫師#3
嗜鉻細胞瘤具體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50%左右病人可能存在著致癌基因的因素。目前已經知道17個致病基因與嗜鉻細胞瘤相關,大概50%的嗜鉻細胞瘤病人存在著相關基因的突變。
另外還有30%-40%的表現為家族遺傳性,並作為某些遺傳症候群的表現之一,像遺傳性的嗜鉻細胞瘤症候群、神經纖維瘤病第一型、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第二型,可以表現的是甲狀腺髓樣癌、副甲狀腺腫瘤。嗜鉻細胞瘤,主要表現的是起源於嗜鉻細胞組織,並且分泌多的兒茶酚胺造成陣發性高血壓,通常10%左右是惡性,初期診斷、初期治療是關鍵。
周* 醫師#4
嗜鉻細胞瘤是由嗜鉻組織發生較少見的腫瘤,90%來自於腎上腺髓質,10%來自於腎上腺外嗜鉻組織。雖然大多數嗜鉻細胞瘤為良性的,但能夠合成和分泌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導致病人出現陣發性、持續性的高血壓,以及有關併發症而威脅病人生命。
除高血壓症之外,還有高血糖、消瘦、便秘、顫抖、易激動等症狀。其病人會表現為陣發性的高血壓,發作持續數秒至數日,多數在15分鐘之內,發作時除高血壓外,還會伴有出汗、心悸、頭痛、眩暈、視力障礙等。所以,在臨床中一般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手術切除後可治癒,少數嗜鉻細胞瘤只分泌多巴胺,臨床上無高血壓症狀。
嗜鉻細胞瘤多見於20-50歲的人群,20%發生於兒童,年齡高峰為9-14歲,性別無差異,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右側較為多見,而家族性嗜鉻細胞瘤左側較為多見,約10%為雙側性或多發性。腎上腺外嗜鉻細胞瘤最常見的部位為沿後頸部到盆底的交感神經鏈,主要是腹膜後和後縱隔。因此,建議病人若發現嗜鉻細胞瘤,一定要積極治療,術後密切隨診,定期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