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小孩走路的時間是1歲左右,一般很少超過15個月。如果1歲2個月的孩子還不會走路,但是他的扶站正常,就是能正常的扶著站,下肢活動都是完全正常的,智力的發育、語言的發育都跟同齡的孩子一致。這種狀況下就不用過分的擔心,儘量多鍛煉他的扶站,可以扶走,慢慢就會走路。
但如果孩子不會走路,同時伴有肌肉張力的異常,或者是智力、語言發育的異常,就是智力和語言發育都落後的狀況下,需要考慮有沒有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異常導致的不會走路。這種狀況下建議去醫院就診,進行相關的檢查,明確有沒有中樞神經系統障礙所致的不會走路。其他原因導致的走路晚,相對來講比較少一些。
寶寶1歲2個月還不會走路,但是如果可以獨自站穩,可以牽一隻手走路,並且寶寶的語言功能及其他智力發育正常,同時肌力正常,多數屬於先天性關節韌帶鬆弛,隨著年齡增長多數會痊癒。如果寶寶除不會走路外,常伴有肌肉張力異常,如肌肉張力低下或過高,出現仍然不能獨站或在站位時出現雙下肢硬性伸展,尖足,甚至交叉呈剪刀狀,且在出生前、出生時或出生後存在高危因素,如早產、缺氧缺血性腦病等,如果有以上表現和病史,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行走是嬰兒大運動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從四肢著地到雙腿直立行走,嬰兒經歷了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12個月左右大部分嬰兒已經能夠獨自站立、彎曲和下蹲,可以在這個階段搖搖晃晃地自己走了。在1歲2個月也就是14個月左右已經可以熟練的走路,能夠獨自站立,蹲下再起來,甚至有的能夠倒退一兩步拿東西。在15個月左右可以自由地遊走。大部分孩子能夠走得比較熟練,喜歡邊走邊推著或拉著玩具玩。
如同學習其他技能一樣,孩子們學會走路的時間也有早有晚,但大部分孩子會在15個月時能夠獨立行走,也有個別孩子,在16-17個月學會走路。假如他在其他各方面都很正常,稍微延遲走路也許不是什麼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