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長息肉分為兩個部位,一個部位就是子宮頸息肉,一個部位就是宮腔息肉,也就是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頸息肉是慢性炎症長期刺激,使子宮頸管局部黏膜增生,子宮內有排異的傾向,它就會使增生的黏膜順著基底部向子宮頸外口突出形成息肉。息肉就是一個慢性子宮頸炎的表現,多數是一個或多個不等、色紅,呈舌狀,直徑大概在1公分左右,質軟而脆,容易出血,有多數有一個蒂,根部附著在子宮頸外口,還有一小部分的人附著在子宮頸管壁上。由於它是一種慢性炎症,因此息肉即使切除以後,仍可以復發。但是,如果有息肉,應該積極的處理,因為要注意和惡性腫瘤息肉樣的改變進行鑑別。
宮腔內的息肉也就是子宮內膜息肉形成的原因也類似子宮頸管息肉,目前認為它可能是雌激素水平過高或者炎症刺激等,引起子宮內膜的增生過長形成息肉。子宮內膜息肉有一部分是有症狀的,比如出現月經的異常,月經增多、陰道淋漓點滴出血、白帶分泌物增多等臨床表現。因此,如果出現了有症狀的子宮內膜息肉或者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應該積極進行子宮鏡手術治療,切除息肉送病理,明確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病變。
比較常見的子宮頸息肉被認為是一種子宮頸炎症,由於患有慢性子宮頸炎症時,長時間的炎細胞刺激,導致子宮頸黏膜出現腺體以及間質的異常增生,而且還會伴隨血管增生。此時在外觀上,能呈現一個息肉樣的改變。子宮頸息肉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子宮頸息肉的表面大都呈現鮮紅色,而且比較容易出現接觸性出血。通常子宮頸息肉一經發現,需要予以切除,而且還需要送檢病理,排除子宮頸的癌前病變或者是癌變。
另一大類子宮常見的息肉,是位於子宮內膜的息肉。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病原因也很複雜,有可能是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而多數的情況下,是激素水平分泌不平衡而導致。子宮內膜局限性增生呈現息肉樣的改變,所以針對於子宮內膜的息肉,一般可以暫時觀察。若頻繁在月經乾淨後去複查,子宮內膜息肉持續存在,考慮可能是一種病理上的狀態。此時會建議進行子宮鏡下的子宮內膜息肉摘除,同樣也會需要送檢病理,除外子宮內膜的癌症。
但還有一部分可能是處於假性息肉的狀態,可能是單純在某一次月經乾淨後去複查,存在子宮內膜的局限性增生,並呈現息肉樣改變。若是假性息肉,不給予任何的治療,等待下一次或者是幾次月經剛乾淨時,再去複查。很有可能前一段時間出現的,類似於子宮內膜息肉樣的病變會消失不見。
所以有時子宮內膜息肉,有可能是超音波影像學上的一種假象。但若多次複查都提示有子宮內膜息肉存在,有可能會引起不規則出血,也有可能會引起月經量增多,通常還是建議予以手術切除並送檢病理,除外子宮內膜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