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硬化病人在局部常沒有什麼症狀,但當它逐漸發展導致頸動脈狹窄時,會出現大腦供血不足的表現。
狹窄較輕的病人可以出現眩暈、耳鳴、視物不清等症狀,有時眼底檢查還可以發現眼底動脈硬化。如果進一步發展導致通過狹窄部位的遠端供血血流減慢、血流量減少,那麼整個大腦可能都會發生缺血性改變,也會繼發大腦白質脫髓鞘和記憶力、反應能力障礙等問題。
如果阻塞血管達到70%,同時合併斑塊破裂、粥樣硬化的栓子形成、繼發血小板激活形成血栓,那麼血栓脫落會導致腦栓塞的發生,甚至造成供血區域的腦梗塞,出現偏癱、失語等相應的症狀。
頸動脈硬化是非常常見的疾病,頸動脈是供應大腦的非常重要的血管,頸動脈硬化隨著頸動脈硬化程度的不同,可以表現為不同的症狀。初期頸動脈硬化,表現為頭昏、記憶力減退等,如果頸動脈硬化進一步加重,引起頸動脈的閉塞,大腦缺血就會造成腦梗塞,也就是中風。
頸動脈硬化治療前首先要分清楚頸動脈硬化所處階段,如果不存在狹窄,對症處理血脂、血糖等基礎問題即可,無需特殊處理。若頸動脈斑塊形成或狹窄嚴重,可按照嚴重程度分別處理。若狹窄程度在50%以上,病人無症狀,可不做處理。若狹窄程度在50%以上,伴頭暈、一過性腦梗塞等症狀,建議行手術治療。
手術處理時可選擇斑塊切除手術或支架手術,後者需視病人年齡情況進行選擇。若狹窄程度在75%以上,即使病人無症狀,也建議進行手術處理,手術方式包括直接開刀和支架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