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狀硬化是血管的一種病理改變,是造成心腦血管病發生的根本原因,嚴重的動脈粥狀硬化會形成大的團塊,即通常所說的斑塊,那麼動脈粥狀硬化可以逆轉至正常嗎?
先來了解動脈粥狀硬化是如何發生的?
血管從解剖上主要分為三層,最裡面是光滑、平整又柔軟的內膜層,中間是幫助血管進行收縮的彈性纖維層,外層主要由疏鬆的結締組織構成。當受到一些因素比如高血壓、高血糖、吸菸、飲酒、熬夜等影響時,血管內皮會受到損傷而破損,變得粗糙而不平滑。
當血液通過這樣的血管時,受到的阻力與摩擦增大,其中的脂肪等大分子物質即有更多的機會停留在損傷處,並被轉運進血管的中層。正常的血管中膜層不超過1.0毫米,當有大量脂肪存在時,中膜層便會增厚,醫學上將中膜層超出1.0毫米時即稱為有粥樣硬化發生。
很顯然,中膜層越厚表明粥樣硬化越嚴重。更為重要的是,長期積存在中膜層中的脂肪會引起一系列炎性反應,導致脂肪發生脂質化變性,形成像粥一樣的物質,集結成團時即形成了斑塊,這樣的斑塊即是平常說的軟斑。如果斑塊像皮膚感染化膿一樣發生壞死,並像皮膚結疤一樣發生纖維化和鈣化,就成為了硬班。
由此可見,如果能去除血管病變發生的危險因素,積極干預治療是有可能逆轉的,至少可以有效阻止病變的進展。
主要的措施包括:
避免血管內皮的損傷 控制血壓、血糖,戒除菸酒,生活規律,堅持運動等等。
嚴格控制血脂 飲食清淡、堅持運動等。尤其要控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多項研究證實: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1mmol/L以下是阻止血管病變進展甚至逆轉病變最重要的措施。因為低密度脂蛋白是將脂肪運送進血管中膜的運輸工具,即便血管內皮有損傷,如果能阻止脂肪的運送,也將大大降低血管病變的發生。在減少過多脂肪進入的同時,機體可對已經存在的脂肪進行清除,從而達到逆轉粥樣硬化的作用。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
正常人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值是不超過3.37mmol/L,對於有動脈粥狀硬化的人不能按此標準來要求,至少應降至2.6mmol/L以下,特別是對存在心腦血管病發生風險的人還應嚴格控制在1.8mmol/L以下,這也是很多糖尿病、高血壓以及患有冠心病、腦梗塞等的病人即使血脂檢查處於正常範圍也需要長期服用降脂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