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子宮內膜是長在宮腔內的,周期性的子宮內膜脫落會形成女性的月經。當有功能的子宮內膜長到了宮腔以外其他的部位,叫做子宮內膜異位症。根據異位的部位不同,臨床症狀也是不同的,而臨床症狀的發作一般是和月經周期密切相關的。子宮內膜異位的最常見的部位是在骨盆腔內,比如子宮內膜異位到卵巢,會形成巧克力囊腫。囊腫會出現經後增大、經前縮小的症狀。因為異位的內膜也會周期性的出血。
當巧克力囊腫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還會引起破裂,產生急腹症。破裂往往會發生在月經期,子宮內膜異位在骨盆腔的其他部位,比如最常異位的地方是韌帶,或者是子宮直腸陷凹部位,病人會出現經痛、性生活痛、慢性骨盆腔痛的症狀。還會引起骨盆腔嚴重的沾黏,將來會引起輸卵管的阻塞,導致病人出現不孕症。子宮內膜異位在腸道內也會出現周期性的腹痛、腹瀉甚至周期性的便血。子宮內膜異位在膀胱或者輸尿管內也會出現相應的泌尿系統的症狀。如果子宮內膜異位在呼吸道內,則會出現周期性的咳血。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表現每個人情況不同,與病變部位以及輕重有關,有四分之一的病人並沒有任何症狀。
典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表現為逐漸加重的經痛。疼痛的主要部位在骨盆腔中部、下腹部、腰骶部,有的人會放射到肛門、會陰部、大腿根部,經常在月經來潮時出現,嚴重的持續整個月經期。異位病灶如果在子宮直腸陷凹處,病人還會出現行房時痛。
15%~30%的病人有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月經前有點滴狀出血或者是經期淋漓不斷。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中不孕率高達40%以上,因此一部分病人沒有明顯症狀,可能是在治療不孕過程中才發現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高發時段是生育期,生育少、生育晚的女性明顯多於生育多、生育早的女性。近幾年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可能與人工流產增多,剖腹產以及宮、腹腔鏡操作有關,病因目前還不是很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炎症因素與其他因素有關。
確診後主要是減輕和控制疼痛,治療和促進生育,儘量縮減和去除病灶,預防再復發。平時要注意衛生、合理飲食、增強體質、增強免疫力,遵從醫囑按時服用藥物,有利於身體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