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EFNS偏頭痛藥物治療指南布洛芬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不良反應,出血風險。
布洛芬不良反應以皮膚及其附件的變態反應和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高,同時也可發生過敏性休克、藥物性肝炎、急性腎功能衰竭、再生不良性貧血、粒細胞白血球等較嚴重的不良反應。
布洛芬不良反應多見於中老年、基礎疾病為風濕疾病、多見於緩釋片、劑量過大、使用時間過長、連續用藥的病人,不良反應多見於胃腸道系統,而其中消化道出血最多,其次為全身性損害、呼吸系統損害、泌尿系統損害等。張休波等在研究中發現一次性服用過多布洛芬或者長時間濫用會導致急性中毒的發應,如胃痛、胃腸道出現等。所以,如果用藥時間較長應定期監測腎功能、水電解質和尿液常規等情況,以免產生嚴重的、不可逆的不良反應。
布洛芬不良反應主要累及胃腸系統、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和皮膚及其附件。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胃灼熱、腹瀉、胃不適、頭暈、頭痛、嗜睡、眩暈、神經痛、步態異常和皮疹等。可以看出布洛芬導致了胃潰瘍、胃出血、過敏性休克等症狀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另外耳鳴和視覺異常等不良反應表現也較多,分別占2.57%、1.18%。從監測數據看,估計近4.43%病人存在超劑量使用情況,從而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另外,說明書中明確規定布洛芬不宜長期或大量使用,監測數據顯示有近2.85%的病人存在長期使用情況,長期使用容易導致腎損害等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有文獻報導布洛芬常見的禁忌藥物有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阿斯匹靈、口服降糖藥、糖皮質類固醇,還包括酒和咖啡等食品。有研究表示布洛芬和其他藥物合用導致的不良反應風險是單獨使用時的4倍。所以,按照說明書要求使用布洛芬,儘量單獨使用是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重要措施。
布洛芬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腸道反應,最常見不良反應有噁心、上腹部不適等。
布洛芬為非選擇性環氧化酶抑制劑,有明顯的抗炎、解熱、鎮痛作用。臨床主要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關節炎、急性肌腱炎、滑液囊炎等,也可用於經痛的治療。其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來抑制攝護腺素的產生。
胃腸道反應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噁心、上腹部不適、便秘、胃腸脹氣、消化不良、胃腸潰瘍、消化出血、口腔不適、食慾缺乏、口渴、味覺異常,也有糜爛性食道炎,慢性潰瘍性直腸炎的個案報導。長期使用可引起胃出血,頭痛、耳鳴、眩暈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也有報導。與嗎啡合用時還可見咳嗽、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也有低鉀、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症的報導。少數病人有皮膚黏膜過敏、血小板減少、頭痛、頭暈及視力障礙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