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附子一般指鹽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旁生塊根(子根)的加工品。炮附子呈圓錐形,長4-7公分,直徑3-5公分。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其味辛、甘,性熱,歸心經、腎經、脾經,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炮附子上能阻心陽,中能溫脾陽、下能補腎陽,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可以治療久病體虛,陽氣衰微,陰寒內盛,或大汗、大吐、大瀉所致的亡陽證,適合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欲絕者。
炮附子辛甘溫煦,可以補人體的元陽、腎陽,用於陽虛證,有峻補元陽、益火消陰之效,能溫一身之陽,凡陽虛者如腎、脾、心諸臟及衛陽虛弱者均適用。
炮附子氣雄性悍,能溫經通絡,逐經絡中風寒濕邪,故而有較強的散寒止痛的作用。凡是風寒濕痺、周身骨節疼痛者均可使用,特別善於治療寒痺劇痛者。
炮附子含有的多種有效成分能夠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輸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故心功能不全者適宜食用。炮附子中的黃酮、生物鹼等有效成分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環作用,從而降低血壓,故高血壓病患適宜食用。
陰虛陽亢者和目赤內熱者都屬於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常口乾、眼乾、鼻乾、皮膚乾、心煩易怒,而炮附子味辛,性熱,陰虛燥熱的人食用會加重上火的症狀,故陰虛陽亢者、目赤內熱者不宜食用。
炮附子含有的有效成分含有一定的毒性,孕婦食用後會透過胎盤屏障傳給胎兒,影響胎兒發育,故不宜食用。炮附子有一定的毒性,嬰幼兒脾胃虛弱,食用後可能會出現中毒反應,故不建議食用。
炮附子是附子的炮製方法,用砂把附子燙著,起著胖鼓而且變色,就是炮附片。炮附片本身辛、甘、大熱,而它有毒,歸心經、腎經和脾經。此藥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而且有祛風寒濕邪的功用。炮附片用於亡陽虛脫、脈微欲冷等病症,也可以用於陽痿、早洩等病症,也可以用於宮寒。
另外,也可以用於心腹冷痛的治療,還可以治療寒邪導致的嘔吐、泄瀉。也用於治療陰寒導致的水腫,以及可以應用於陽虛外感、風寒濕痺的關節痺痛。在應用上孕婦禁用,不能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芨、白蘞等藥物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