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常為上腹部出現疼痛或不適,可伴脹氣、早飽、飯後脹滿感、噁心、食量減少、反胃、噯氣等症狀。
消化不良的病人應積極治療相關原發病,常用的治療藥物有:
1,抑酸藥:抑酸藥物的治療對胃食道逆流、胃炎等疾病病人的消化不良都是有幫助的。常用的為PPI(質子泵抑制劑)和H2受體阻斷劑類藥物。PPI抑酸作用較強,療效確切。PPI入血進入到胃黏膜壁細胞酸分泌小管中,酸性環境下轉化為活性結構,與質子泵即H+-K+-ATP酶結合,抑制該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胃酸的分泌。常用的有 Esomeprazole 、 Omeprazole 、 Lansoprazole 、 Pantoprazole 、 Rabeprazole 、 Ilaprazole 等。H2受體阻斷劑抑酸作用較PPI弱,療效好,用藥方便,價格適中,長期使用不良反應少。常用藥物有 Famotidine 、 Nizatidine 、 Ranitidine 。
2,抗酸藥:抗酸藥物可減輕消化不良的症狀,但療效不如抑酸藥。抗酸藥僅僅是直接中和已經分泌的胃酸,而不能調節胃酸的分泌,有些甚至可能造成反跳性的胃酸分泌增加。常用的抗酸藥有碳酸鈣、氫氧化鋁、碳酸氫鈉、 Hydrotalcite 等。
3,胃黏膜保護藥:消化不良的病人胃黏膜防禦機制減弱,可以使用鉍劑等藥物保護胃黏膜,由於腎臟為鉍的主要排泄器官,故腎功能不良者應忌用鉍劑。常用如枸櫞酸鉍鉀、果膠鉍等。
4,促胃腸動力藥:對有消化不良、早飽的病人可給予促胃動力藥物,如 Metoclopramide 、 Domperidone 、 Mosapride 、 Itopride 等。
5,微生態製劑:微生態製劑可調節腸道正常蠕動,改變腸道微生態,對緩解腹脹有一定作用,常用的微生態製劑有乳酸菌素片等。
消化不良可由食物、藥物、胃腸道疾病和系統疾病引起。約40%消化不良病人可以找到「器質性」或「生理性」病因,常見的病因包括消化性潰瘍和胃食道逆流病,比較少見的是胃癌。一半以上的病人不能找到明顯的原因,此種消化不良被稱為「特發性」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飲食應堅持少食多餐、緩慢進食,避免暴飲暴食。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食用油膩、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禁食芋頭、地瓜、可樂等易脹氣的食物。反酸的病人還應禁食濃厚的肉湯及酸性食物,以免刺激胃酸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