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耳屎黏在耳膜上的病情狀況,如果並沒有引起任何的不適感受,也沒有對病人的聽力狀況產生明顯的不良影響,可以暫時不做特殊的治療與處理。部分情況下,可能隨著病人的日常活動,耳屎會自行的從耳膜上脫落下來。
如果耳屎黏在耳膜上,造成出現一定程度的耳部阻塞感、悶塞感等不適感受,或者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聽力下降感、耳鳴的症狀,就可以將耳屎分泌物適當的清理出來。在清理耳屎分泌物時要注意小心、謹慎,可以適當的使用吸引器工具進行吸引、清理,如果耳屎和耳膜黏得比較緊密,可以先使用酚甘油滴耳液,或者碳酸氫鈉溶液進行分解、稀釋,再進一步清理取出,保證操作的安全性。
耳膜上有耳屎,通常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一些方法使耳屎排出。
耳屎是一種耳內自然產生、能夠保護耳道的物質,大多數情況下是乾性的,呈粉末狀或片狀。當耳屎黏附在耳膜上時,通常沾黏的緊密度一般不是很強,可能隨著頭部或耳部的一些動作而自行從耳膜上脫落下來,再從耳道內排出。因此,耳膜上有耳屎,如果沒有不適症狀,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
如果黏附在耳膜上的耳屎較多,可能會導致耳鳴、眩暈等症狀,甚至影響聽力。此時,病人需要在耳鼻喉科醫生的指導下,採取一些措施使耳屎排出,而不能自行挖耳朵,以免損傷耳膜。就醫後,醫生首先可能嘗試在耳內鏡的引導下,用耳科的吸引器將耳屎吸出來。如果吸引器無法將耳屎吸出,醫生還會用碳酸氫鈉滴耳液軟化耳屎後,再用生理鹽水沖洗外耳道,通過水流的衝擊作用將耳屎沖洗出來。但對於外耳道皮膚有繼發性感染的病人,必須等待感染治癒後,方可使用外耳道沖洗法,以免加重局部炎症。
耳膜上有耳屎也是常見情況,因為耳屎是外道的正常分泌物。如果其靠近外耳道的深端,貼在耳膜上,可能和耳膜相互碰撞和摩擦,造成耳朵有一定的異響,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
耳膜上有耳屎可以用雙氧水或者碳酸氫鈉滴耳液滴耳朵,少量耳屎可以自行融化流出外耳道、流出體外,一般就會解決症狀。如果耳屎很多,滴耳液滴入之後吸水膨脹,將外耳道造成更嚴密的阻塞,導致更明顯的耳悶塞感以及聽力下降。在滴耳之後,可以連續滴3-5天。耳屎軟化之後,如果不能自行流出,可以醫院找醫生,用吸引器或者用水將其沖洗出。沖洗出之後,一般可以解決耳朵悶堵感、耳膜有異響的情況。
如果耳屎取出之後還感覺聽力不好,則需要做進一步的聽力檢測,明確目前的聽力狀況,以確保聽力正常而沒有其他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