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骨髓穿刺?

崔亞* 醫師#1

骨髓穿刺是血液科非常常用的一種檢查辦法,是用於診斷血液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血液科的很多病都需要靠骨髓穿刺來進行診斷。

比如血液科的大病白血病必須做骨髓穿刺,骨髓形態裡面有原始細胞,然後還有一系列的檢查來證實其為白血病。血液科常見骨髓瘤也需要做骨髓穿刺,看有沒有異常的漿細胞。血液科一系列的貧血,幫助鑑別貧血的原因,比如再生不良性貧血、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這些病的骨髓都有非常特異的表現。白血球減少的病可能也會做骨髓穿刺,看看骨髓到底增生的好與不好。血小板減少的病也會通過骨髓穿刺來幫助診斷和鑑別診斷。

骨髓穿刺是診斷血液病非常常用的辦法,除了以上這些病,骨髓穿刺還有一些別的用處,比如病人持續感染時,通過骨髓穿刺做骨髓標本的培養,也能幫助鑑別病原菌的情況,所以骨髓穿刺是血液科非常常用的一種診斷方法。

通常骨髓穿刺以後用無菌的敷貼貼在局部以後,可以每天換一次無菌敷料,三天之內不能洗澡,過早的洗澡,水會污染傷口,引起局部的化膿、炎症。三天以後可以把敷貼揭掉,正常洗澡或者游泳。做骨髓穿刺後除不能洗澡以外可以正常的活動,可以正常生活,均不受影響。

做骨髓穿刺有沒有後遺症?

骨髓穿刺檢查會很痛嗎?

趙永* 醫師#2

骨髓穿刺是血液科最常見的一種檢查方法,臨床應用十分廣泛。骨髓穿刺術的主要作用,是檢查血液疾病,包括各型白血病、骨髓瘤、再生不良性貧血等。在人體內的扁骨和部分長骨的干骺端,存在骨髓組織,屬於人體內的造血器官。人體內的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都由骨髓等造血組織生成。如果骨髓造血組織發生病變,可以導致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貧血、骨髓瘤等血液性疾病。所以在檢查血液疾病時,需要抽吸骨髓組織,進行化驗室檢查,進而明確診斷。

骨髓穿刺術部位在骨盆環後側,將專用的穿刺針,刺入骨內,到達骨髓,抽吸骨髓內血液,可以得到生成血球的原始細胞,再進行精確的化驗室檢查,可以明確有無血液疾病、血液疾病類型以及嚴重程度。所以骨髓穿刺術雖然是骨的操作,但是實際是檢查血液疾病的精確方法。

做骨髓穿刺以後,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尤其是不能同時劇烈的運動,比如打籃球、長跑等。因為做骨髓穿刺的時候,需要通過骨髓穿刺針刺破皮膚、骨膜,到達骨髓腔才能取出骨髓液,傷口比較大,如果劇烈運動可能會誘發出血,所以說做完骨髓穿刺以後不要做劇烈運動。其次,做完骨髓穿刺頭48小時之內,不要把傷口部位與水分接觸,避免接觸水分而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