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衰竭的症狀有哪些?
2024/12/09共4個回答
徐慶* 醫師#1
急性腎衰竭現在稱為急性腎損傷,急性腎損傷的症狀和引起急性腎損傷的原因有關,要分析急性腎損傷的原因,才能辨別急性腎損傷的症狀。引起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常見於有三類,腎前性、腎性和腎後性,腎前性常見於噁心、嘔吐、腹瀉以及失血造成的腎前性血流灌注不足,從而出現了急性腎損傷,這種急性腎損傷的臨床表現,往往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或者大量的出血,而出現的血中肌酸酐急劇上升,達到了尿毒症期,進入透析階段。
腎性的往往是有毒物,或者某些因素造成體內的抗體增加,使腎臟受到損害,包括腎小管、腎小球以及腎間質,所以臨床表現也和這個相關。腎後性往往是由於結石,或者腫瘤造成的腎臟積水而出現的,臨床表現有結石、腫瘤的存在,或者在影像學上看到明顯的腎積水情況。臨床表現除了引起急性腎衰竭的特殊原因以外,還有急性腎衰竭各種原因共同的表現,也就是血中肌酸酐升高,病人可以出現噁心以及其他消化道不適的症狀,可以出現血壓的異常以及血脂的異常。
路志* 醫師#2
急性腎衰竭症狀典型表現為尿量減少或無尿,由此引起一系列全身表現。腎臟為人體排泄器官,通過尿液排泄可排泄人體代謝產物,調節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同時具有內分泌功能。急性腎衰竭尿量減少或者無尿,可引起水腫、高血鉀症,毒素在體內瀦留可出現多種臨床表現。
消化道症狀出現較早,如噁心、食慾下降、嘔吐、水腫、血壓升高,可出現心臟衰竭,病人嚴重時出現呼吸困難、咳血。高鉀還可引起心律失常,嚴重時出現心臟驟停,尿毒症毒素損害神經系統可出現意識障礙等。急性腎衰竭給予病因及對症治療後,絕大部分病人腎功能可以恢復腎臟原有的基礎水平。
李國* 醫師#3
急性腎衰竭,根據它的臨床表現有幾個期,每一個期的症狀也不太一樣。首先是會有少尿期,少尿期臨床表現主要就是噁心、嘔吐、頭暈、頭痛,還有的會出現頭暈、乏力、嗜睡、昏迷。因為少尿期病人小便排的比較少,比較容易出現心臟衰竭,還有的合併高血壓、肺水腫。多尿期一般就是腎功能恢復的過程中,會進入多尿期。
多尿期有的病人的尿量可以達到大概有4000毫升以上,有的甚至可以達到5000、6000毫升,然後腎功能在這個過程中會恢復,會把原來的這些毒素大量的排出去。多尿期的一般表現,因為小便比較多,然後大部分的表現都會有大量的低鈉,還有嗜睡,會導致體質虛弱,有的身上會覺得沒有力氣,還有的會心慌、氣短。後面急性腎衰竭還有一個恢復期,恢復期一般是沒有症狀的。經過多尿期以後,腎功能才會進入到恢復期。如果沒有多尿期,一般腎功能是不會恢復的。
毛景* 醫師#4
典型的急性腎衰竭臨床上會有三個期,包括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
少尿期持續的時間大約在一週左右,在少尿期的時候病人會出現少尿,甚至無尿,也就是24小時排尿量小於100毫升,這個時候因為患尿量減少會水腫,同時病人會出現心臟衰竭、噁心、嘔吐等症狀,血肌酸酐在這個時間之內會急速的上升。少尿期病人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出現高血鉀症,因為血鉀要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沒有尿了血鉀就會升高,血鉀升高會引起心臟突然的驟停,所以在少尿期高血鉀症很危險。
在少尿期經過積極的治療之後,病人會進入多尿期,病人有的時候尿量可以達到5000-6000毫升,甚至會更多,多尿期持續的時間在7-14天。多尿期病人會出現低血鉀症,一定要給予補液,監測離子。過了多尿期就是恢復期,病人的血肌酸酐會逐漸下降,各項指標會逐漸恢復正常,病人所有的症狀也逐漸的消失。但是出現急性腎損傷之後,病人如果腎臟想要完全的恢復,大約需要半年的時間。在恢復期即使血肌酸酐已經降到正常了,病人也應該要小心,避免使用腎損傷的藥物,也要定期去監測腎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