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脹氣屬於中醫腹脹的範疇,按摩天樞、中脘、上巨虛、足三里等穴位可幫助排氣,緩解腹脹的症狀,具體操作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1、天樞:天樞屬足陽明胃經,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主治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痢疾、月經失調、經痛等症。
2、中脘: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可治療胃痛、腹脹、納呆、嘔吐、吞酸、呃逆、小兒疳積等脾胃病,是治療腹部疾病的常用穴位。
3、上巨虛: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6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上巨虛為大腸的下合穴,可治療腸鳴、腹痛、腹瀉、便秘、腸癰、痢疾等胃腸病症。
4、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可治療胃痛、嘔吐、噎膈、腹脹、腹瀉、痢疾、便秘等胃腸病症。
病人出現腹脹等不適症狀,需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在醫師的辨證指導下選擇治療方案,切勿自行盲目按摩,以免耽誤病情或產生副作用。
腸脹氣可以通過順時針按摩臍周、腹部以及中脘、關元、氣海等穴位快速排氣。
腸脹氣一般是由於腸道蠕動功能減弱、飲食不當和肝鬱氣滯等原因所造成的,在按摩時可根據不同的症狀選取不同的位置進行按摩。
1、對於腸道蠕動功能減弱的病人,可以順時針按摩臍周和腹部,通過順時針按摩,刺激腸道的蠕動,加速排氣,同時,在飲食上應注意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如蘿蔔、白菜等,以增加胃腸蠕動。
2、對於飲食不當的病人,可通過按摩腹部任脈上的穴位和相應的背腧穴,如中脘、胃俞等,通過調理脾胃氣機,使得脾胃升降恢復正常,腹脹自然緩解。
3、對於肝鬱氣滯的病人,可選擇關元、氣海、天樞等穴位按摩,通過疏肝解郁,使肝氣得以疏通,氣機得以運轉,從而改善腹部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