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白血球酯酶2+常見情況是提示尿路感染。
白血球酯酶是人體白血球內含有的一種特異性酶類,臨床常用於檢測標本中有無白血球存在。正常人參考值為陰性。在尿液分析檢測中,陽性見於泌尿系感染,如腎盂腎炎、尿路感染等。
尿白血球酯酶是尿液常規里的一個指標,其通常和尿白血球、紅血球及尿細菌數量等指標一起綜合分析,若尿白血球、紅血球及尿細菌數量、白血球酯酶都升高,結合病人本身出現頻尿、急尿、尿痛、腰痛、發熱等臨床症狀,常提示存在泌尿系感染,此時需於醫院就診。
治療尿路感染主要是給予抗感染治療,同時注意休息、多飲水。首先檢測導致感染的致病菌是什麼,再根據致病菌的類型選擇對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由於抗生素在腎臟和尿液中的含量要高,所以要選擇腎臟毒性小的抗生素。若單一藥物治療失敗、嚴重感染、混合感染時應該好幾種抗生素聯合用藥,不同類型的細菌、部位感染,治療時間長短不一致。
治療的藥物還可以選用碳酸氫鈉片口服,抑制細菌生長,避免形成血凝塊,對應用磺胺類抗生素的人還可以增強藥物的抗菌活性並避免尿路結晶。對反覆發作的尿路感染要查明原因:有沒有結石、有沒有攝護腺肥大等引起梗阻,有沒有血糖控制不佳等。
尿白血球酯酶2+意思是尿液檢查報告反應尿路感染的症狀,確診為尿路感染,需要去醫院進一步治療。
尿路感染症狀根據感染發生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上尿路感染的主要症狀為明顯的全身感染症狀,下尿路感染主要症狀為明顯的尿路刺激征。其治療根據具體的疾病有所不同,建議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後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體在尿路中生長、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根據感染發生部位可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主要為腎盂腎炎,後者主要為膀胱炎。上尿路感染主要表現為全身及泌尿系統局部表現,如發熱、腰痛、噁心、嘔吐、頻尿、急尿、尿痛、排尿困難等。下尿路感染主要表現為明顯的尿路刺激征,包括頻尿、急尿、尿痛,一般無全身感染症狀。
尿路感染治療以抗感染治療為主,注意休息,多飲水,勤排尿。醫生會根據病人尿路感染的位置,是否存在複雜尿路感染的因素選擇抗生素的種類、劑量及療程。單一藥物治療失敗、嚴重感染、混合感染、耐藥菌株出現時應選擇聯合用藥。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類藥易出現耐藥性,所以尿路感染病人應嚴格遵醫囑使用,切忌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