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拉出透明黏液應先明確病因,可暫時進行對症支持治療和抗炎治療。
小腸和大腸均可分泌黏液,起到潤滑大便減少摩擦的作用,正常的糞便有時有極少量黏液,由於感染、炎症、腫瘤等原因導致黏液分泌增加時,則形成黏液便。小腸分泌的黏液均勻地混在糞便中,不易發現,若肉眼可見黏液附著於糞便表面,則見於大腸病變。同時病變越靠近肛門,黏液便的發生率越高,因為在結腸的起始部尚沒有成型的大便,黏液可以與糞便相混合而不表現明顯的黏液便。隨著大便向肛門的推進,大便逐漸成型,黏液附著於大便的表面容易被發現。
當出現黏液便時應做大腸鏡檢查,明確病因。可暫時給予對症支持治療和抗炎治療,例如伴有腹瀉時可給予止瀉,調節腸道菌群;伴有腹痛時可給予解痙劑治療;懷疑有腸道感染或既往有慢性腸炎病史者可給予抗炎治療。病人自身應注意休息,避免著涼,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拉肚子是一種消化道常見的症狀,常見的疾病為急性或慢性腸胃炎、腸道菌群失調等。
拉肚子後大便性狀會發生改變,一般大便排出來透明的黏液,考慮為胃腸道黏膜受損、脫落或者蛋白質滲出聚集引起,發生這種情況考慮腸胃炎、腸道菌群失調的可能。在飲食上需要注意進食細軟、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禁忌辛辣、刺激及過期食物。一般這種情況同時會有腹瀉存在,可以適當用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或者抗生素,或者加止瀉藥物來治療。對於長期大便內含有透明黏液的情況,飲食控制及用藥後效果不好,則需要就診醫院進行大便化驗及胃大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