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無力是病人經常提到的主訴性症狀,但實際上膀胱無力,從醫學的角度一定要進行細緻區分,膀胱無力不等於真正的膀胱無力。
假性膀胱無力:在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所謂的膀胱無力病人,實際上是排尿無力、排尿費力,在排尿的過程中用了很大的勁,但是尿線很細、尿流速度很慢、排尿不痛快。這種情況不是真正的膀胱無力,極有可能是尿道病變,或者攝護腺肥大、膀胱出口狹窄的問題,會導致尿道壓力增高,在排尿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額外、更加高的膀胱內壓,才能夠完成排尿。所以病人的自我排尿,無力症狀會特別突出。這類病人在臨床治療上,還是要解決尿道狹窄、攝護腺肥大、膀胱出口梗阻的病根,對病因來進行有效的外科手術治療,這樣才能夠改善病人的膀胱無力、排尿無力的症狀。
真性膀胱無力:在臨床上的確存在第二種情況,就是真正的膀胱無力,這樣的病人在做尿流動力學分析的時候,會發現膀胱逼尿肌收縮力量非常弱。這種病人往往是由於存在膀胱逼尿肌自身的一些病變,比如長期糖尿病或者中樞神經系統、外周神經系統的一些神經支配性病變,或者長期存在尿道高壓、膀胱出口梗阻的問題,最後導致膀胱逼尿肌自身的功能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對於這種真正的膀胱無力症狀病人而言,臨床治療的效果極差,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一般會建議病人留置尿管或者定期隨訪。
膀胱無力指的是膀胱逼尿肌無力,其發生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由於長期梗阻所造成的膀胱逼尿肌無力,另外一種是由於神經源性膀胱引起的逼尿肌無力。
長期梗阻所造成的膀胱逼尿肌無力,對於這一類型的膀胱逼尿肌無力,通常可以嘗試留置導尿來觀察逼尿肌的變化,如果逼尿肌的功能恢復,需要進行梗阻治療,治療的方式主要是針對梗阻進行手術治療。如果逼尿肌功能無法恢復,就建議留置導尿,或者長期行恥骨上膀胱造瘺。
神經源性膀胱引起的逼尿肌無力通常見於中樞或者外周神經系統病變,這一類逼尿肌無力處理起來相對比較棘手,可以嘗試應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了M受體激動劑,如氯貝膽鹼,還有膽鹼酯酶的抑制劑,這類藥物可以增強逼尿肌收縮力,改善排尿情況。但是由於這類藥物往往副作用比較大,所以對於神經源性膀胱導致的逼尿肌無力,目前推薦的治療依然是間歇增加導尿,此外還可以嘗試生物反饋治療或者神經反射治療等相應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