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去氫酶機體生來就具有,在體內可以參與酒精的分解、代謝,使其最終代謝為水和二氧化碳,如果體內缺乏這種酶,可以造成乙醛在體內大量堆積,從而引起中毒的症狀,病人可以表現為顏面及頸部的皮膚潮紅,以及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胸悶,嚴重的病人會出現血壓下降、意識障礙,甚至抽搐。
有些人可能先天性就存在乙醛去氫酶分泌不足或缺陷,這種病人在飲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及醉酒狀態,更容易出現肝臟的損傷。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各種解酒產品,均沒有增加體內乙醛去氫酶數量的作用。因此,禁止飲酒或減少飲酒是減少酒精中毒的最根本方法。
乙醛去氫酶是肝臟合成的一種代謝酒精的酶,乙醛去氫酶合成量的多少,通常取決於遺傳因素以及自身肝臟合成的先天能力。由於很難逆轉遺傳傾向,所以沒有方法提高乙醛去氫酶的合成能力。在飲酒後,機體首先通過乙醇脫氫酶將乙醇轉為乙醛,再經過乙醛去氫酶將乙醛轉為乙酸,乙酸對於人體的危害比較小,但若乙醛在體內蓄積,將造成嚴重的危害。
而通常遺傳因素對於酶合成能力的多少影響較大,通過後天的因素來提高其合成效果甚微。所以若自身合成乙醛去氫酶能力比較差,常表現為飲酒易臉紅。而飲酒較多時,化驗肝功能將出現肝臟明顯受損,將顯示丙胺酸轉胺酶、穀草轉胺酶、γ-穀氨醯轉移酶上升等情況。所以此類人群不適宜飲酒,若長期、大量飲酒將造成嚴重的肝損傷,甚至出現酒精性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