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在飲食指導裡面有一點就是儘量不要喝酒,因為酒的代謝器官主要是肝臟,而肝臟對於糖尿病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器官。
肝臟是身體裡面胰島素作用最主要的靶器官,肝臟所涉及的糖類抗原合成和糖異生這兩個生化代謝過程對於血糖的穩定至關重要,如果病人經常喝酒就很容易產生酒精所導致的肝臟病變或者肝功能異常。
在這種情況下肝臟所涉及到的糖類抗原合成和糖異生這兩個過程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血糖,這對於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控制不利。
從這個角度出發應儘量避免喝酒,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對糖尿病病人非常必要,這種習慣往往比吃藥的效果更加顯著,而且更加容易操作。
對於糖尿病到底能不能喝酒,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其實,對於糖尿病的喝酒的問題,現階段沒有定論。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聯合作用而導致的一種慢性高血糖狀態。喝酒能導致肥胖,肝糖類抗原合成降低,急性、慢性或復發性胰臟炎,動脈硬化及神經炎等,是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危險因素。另外,長期喝酒還可導致礦物質鉻和鋅的缺乏,酒精可以干擾胰島素的分泌,造成群胰島素敏感性顯著降低,糖耐量異常發病率顯著增高。
但酒精具有一定抑制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生長激素,抑制酒精引起的脂解和代謝調節以及多酚的抗氧化有關。對喝酒的頻率和數量與其發生冠心病的風險進行了研究發現,酒精攝入的頻率和數量與發生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風險成反比,與不喝酒者相比,適度喝酒可能有助於降低冠心病發病率。而對喝酒和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相關的研究發現,大量喝酒者患糖尿病腎病變和嚴重視網膜病變的風險更高,與少量喝酒者相比,終身戒酒者和既往喝酒的糖尿病病人患腎病和嚴重視網膜病變的風險較高。
因此,對於糖尿病病人,適量喝酒對於糖尿病病人可能具有一定的益處,但長期、大量喝酒對糖尿病有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