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急性發作時,症狀有輕有重,常見下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多,給予規範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多緩解或消失。如急性骨盆腔炎症未獲得及時、有效、徹底的治療,疾病遷延不愈導致組織破壞、廣泛沾黏、增生及疤痕形成,轉變為慢性骨盆腔炎,臨床表現為不孕(發生率20-30%)、異位妊娠(是正常婦女的8-10倍)、慢性骨盆腔痛、骨盆腔炎性疾病反覆發作(約25%反覆發作)。
骨盆腔炎導致的腰痛,醫學上統稱為慢性骨盆腔痛,是炎症形成的沾黏、疤痕以及骨盆腔充血導致,常表現為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後及月經前後加劇。文獻報導約20%急性骨盆腔炎發作後遺留慢性骨盆腔痛,常發生在骨盆腔炎性疾病急性發作後的4-8週。針對這類慢性骨盆腔痛,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上主要是對症處理,如注意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受涼、腰骶部局部熱敷等。或給予中藥、理療等綜合治療,中藥主要是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藥物,治療前需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其他引起骨盆腔痛疾病。
慢性骨盆腔痛對女性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擾,且尚無有效治療途徑,我們應注重骨盆腔炎的病因預防,已出現症狀者及時有效治療,減少後遺症的形成。
骨盆腔炎常常引起慢性腹痛,有時也可出現腰痛症狀,需要針對性的治療。
骨盆腔炎是女性常見疾病,一般表現為慢性下腹痛或者腰痛,查體附件區增厚、壓痛,是骨盆腔炎的特異體徵。超音波一般沒有特異表現,有時有骨盆腔積水。對於骨盆腔炎病人,首選抗生素抗感染治療,選擇喹諾酮類抗生素、頭孢類抗生素或者阿奇黴素,聯合甲硝唑治療,既抗需氧菌,也抗厭氧菌。除了抗生素治療以外,骨盆腔炎一般要輔助活血化瘀類的中藥,比如丹黃祛瘀膠囊、血府逐瘀湯等,可以提高抗生素的療效。
骨盆腔炎病人在發病期間如出現發熱,應注意飲食清淡,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適當喝蘋果汁、梨汁等,但不要吃冷食。如果出現白帶顏色發黃的情況,不要吃煎炸以及辛辣的食物。對於怕冷、腰部酸痛的病人,可以適當喝紅糖水以及薑湯等溫熱性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