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俗稱爛嘴角,是指上、下唇兩側聯合處口角區的炎症,有皸裂、口角糜爛和結痂等症狀,根據發病原因可以分為感染性口角炎、創傷性口角炎、接觸性口角炎和營養不良性口角炎。
感染性口角炎由真菌、細菌、病毒引起,最常見的病原菌有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在上、下頜頜間距縮短時,唾液常集中於口角,給病原菌感染提供了有利條件。患有長期慢性病、體質衰弱、進行放化療的病人,其口角區易感染念珠菌,小兒患猩紅熱時口角區易感染鏈球菌。
創傷性口角炎,如醫源性創傷、外傷、舌舔口角、流涎浸潤口角、咬指、咬筆桿等,都可以引起口角炎。
接觸性口角炎由唇膏、油膏等化妝品或服用藥物引起。
營養不良性口角炎,核黃素缺乏、糖尿病、貧血、免疫功能異常等可引起營養不良,勞動過量,體力消耗過多,鐵、蛋白質供給不足,都可引起口角炎。
如果是感染性口角炎,可能是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所導致。如果是創傷性口角炎,可能是口角的創口繼發感染,或兒童在冬春季喜歡舔口角所導致。例如,部分兒童在受到外傷或者磕碰時,可能會出現口角的撕裂,某些較硬、尖銳的物品也可能劃破口角。如果創口繼發感染,可能形成口角炎。此外,在春、冬季,如果兒童喜歡用舌頭舔口角,可能會使乾燥的口角進一步受損,從而形成口角炎。
如果是接觸性口角炎,可能是病人為過敏體質,且使用了唇膏、面霜等過敏性的化妝品所導致。如果是營養不良性口角炎,可能繼發於糖尿病、貧血、免疫功能異常等全身疾病所導致的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