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越來越年輕化已經成為事實,那麼年輕人長期服藥給很大一部分人造成困擾,按照醫學指南及參考部分專家共識,一但確診高血壓,而且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未能把血壓恢復正常者,還是建議服藥,不過本人也有個人看法:
首先,一定要確診高血壓,而且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如果繼發性高血壓我們需要去除病因,因為年前高血壓病人本身還是少見的,如果發現需要引起重視。
其次,服不服藥需要綜合考慮:
- 確診高血壓,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具體可見既往詳細回答)未能降至正常病人,如果沒有吸菸、酗酒、肥胖等等危險因素的病人,血壓<160/100mmHg的病人個人建議可以暫時不服藥,定期監測血壓,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即可。
- 如果有上述或其他危險因素,血壓偏高建議服藥控制血壓預防靶器官的損害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 如果血壓在160/100mmHg以上,無論年齡多少,有無併發症都應該長期服用降壓藥控制血壓,不然這種血壓繼續發展會導致靶器官的損害,最常見的比如左心室肥厚、高血壓腎病、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眼底病變。
水滴穿石,所以不要認為無症狀而任憑高血壓發展,內臟損傷無法復原。
最後,服藥的目的是讓我們更健康,如果服藥沒有讓我們獲益為什麼還要吃藥?醫生又不是傻子,服藥給病人帶來的好處比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大的多,相比之下副作用可忽略不計,所以大家不要擔心副作用,服用降壓藥幾十年的大有人在,他們的肝腎功能不比不吃藥的病人差,相反未服藥控制血壓的病人可能早已成為高血壓腎病了。
年輕了得了高血壓也是需要按時服用降壓藥的。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它不像你身上劃個口子當時出血當時就讓你感覺到疼痛,高血壓屬於「溫水煮青蛙」這一類型,它會慢慢的損傷人的血管,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和其他一些病理改變,這個過程一般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只有當血管狹窄到一定程度,導致了嚴重的疾病發生時很多人才會意識到嚴重性,但是這個時候往往已經晚了。
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不僅很多中青年病人對於高血壓呈姑息態度,甚至很多醫生也如此。比如我幾個月前看過一個小胖子,血壓也在160/100mmhg左右,他不僅血壓高,同時血脂高,吸菸,屬於心血管多發危險因素的病人。但是他去一家醫院看病的時候,那裡的醫生卻告訴他不用吃藥控制血壓,少吃點多運動就可以,結果這個小胖子就一直認為自己的血壓不需要服藥治療。
而事實上,他有高血壓、高血脂、吸菸、肥胖這四種危險因素,即便就是個一級高血壓的病人,如果改善生活方式後血壓不能恢復正常,那麼也是應該服藥降壓的,現在的很多降壓藥不光能降壓,還可以保護血管和臟器,就是這些簡單的道理,很多人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