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為中藥名,為姜科植物薑黃的乾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煮或蒸至透心,曬乾,切厚片,生用。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活血行氣、溫通經脈、通經止痛等功效。
1、活血行氣:薑黃既入血分,又入氣分,長於止痛,善治療氣滯血瘀、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等血瘀氣滯所致的胸脅脘腹痛證。
2、溫通經脈:薑黃辛溫而味苦,能外散風寒濕邪、內行氣血、通經止痛,可以治療經痛閉經、癥瘕積聚等症狀。
3、通經止痛:薑黃具有通經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療跌扑腫痛、癰腫疔瘡等,以水、酒煎服。
薑黃不宜與酒同時食用,薑黃辛辣,酒也屬於辛辣刺激的飲品,二者同時食用,可能會刺激腸道導致腹痛、腹瀉,故不宜同食。薑黃有破血行氣的功效,綠豆為涼性食物,二者合用,可能會降低藥效。
薑黃是姜科植物薑黃的乾燥根莖,薑黃味辛、苦,藥性溫,可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經痛經閉、風濕肩臂疼痛、癥瘕、跌扑腫痛等。
據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薑黃主要含有薑黃素、桉葉素、芳樟醇、龍腦、異龍腦等成分。薑黃具有調節血脂的作用,可抑制動脈粥狀硬化的形成;此外薑黃中的有效成分還有調節機體免疫力、抗肺纖維化抗腦缺血、抗心肌缺氧等作用。有臨床報導,薑黃還可用於治療囊蟲病。
需要注意的是,薑黃不可以代替藥物用於治療,如有相應治療需求,請到正規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