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傷口癒合過程中,如果傷口處於潮濕的環境,常在傷口表面會有發白的情況,在癒合過程中要儘可能保持傷口的清潔和乾燥,一定要減少日常用水的接觸,因為傷口的潮濕環境非常利於細菌生長,如果傷口出現感染,傷口周圍會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症反應。
如果出現了膿性分泌物,說明傷口下方已經出現較為嚴重的感染,必要時還應進行傷口的切開引流,加速炎症的控制。一旦出現傷口感染,還應配合應用局部或全身抗生素,以加快感染的控制。如果傷口發白,病人沒有明顯的不適感,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如果突然出現顏色改變,還是建議到醫院,由醫生來判斷導致傷口顏色改變的原因。
傷口發白可能是傷口切緣壞死、受壓或感染引起的。
如果病人傷口處發白,可能是由於損傷邊緣組織損傷嚴重或缺乏血供,導致局部出現組織發生壞死,切緣軟組織喪失活性,表現為發白症狀。
當病人損傷後包紮過緊時,血液不易向傷口處流通,在較長時間的受壓後,會出現部分組織缺乏血供,從而表現為蒼白徵象。
如果傷口處由於護理不當,導致某些細菌或真菌感染時,會在傷口處形成白色化膿物質,也會表現為傷口的發白症狀。
如症狀嚴重,應及時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