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不良性貧血的根本原因是各種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病毒因素、遺傳因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特徵就是造血球增生減少以及外周全血球減少、網狀纖維增多和骨髓無異常細胞浸潤,臨床表現為出血、貧血和感染等。
再生不良性貧血的原因有很多,也有部分原因不明的病人。主要跟病人的自身免疫異常、造血幹細胞缺乏以及遺傳因素有關,獲得性再生不良性貧血的病因較為複雜,包括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病毒因素。
其物理因素包括X線及各种放射性核素等有害射線的輻射;化學因素有碘胺類藥物、抗甲狀腺藥物、抗癌藥等藥物以及油漆、塑料等;病毒因素包括風疹病毒、流感病毒、C型肝炎病毒等。
再生不良性貧血的症狀主要有貧血、出血以及感染。
再生不良性貧血的症狀與其所導致的全血球減少關係密切。隨著病情的發展,貧血症狀會呈進行性加重,病人表現為臉色蒼白、頭昏無力、心悸氣短等。由於白血球減少,病人極易感染,會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且重型再障病人為高熱且不易緩解,而且這類病人極易出現敗血症或膿毒血症的相關症狀;非重型再障病人感染症狀相對較輕,也較容易控制。由於凝血功能異常,病人會出現出血症狀,可表現為皮膚及黏膜的瘀斑,重型再障病人易出現內臟出血,比如嘔血、便血,若病人出現顱內出血,則會引起神經系統相關症狀如偏癱、失語等。
首先來說再障誘因,一是內因,主要和自身免疫有關。二是外因,各種各種感染、藥物、放射線、病毒損傷、生物因素等。上述因素導致自身免疫功能異常激活,繼而引起再生不良性貧血。
其次來說再障症狀,因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減少,可表現為貧血、感染、出血。
紅血球減少:貧血、全身組織缺氧,會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心跳加快、皮膚蒼白等。
白血球減少:抗感染、免疫功能降低,會出現乏力、易感染的情況。
血小板減少:導致止血功能降低,容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