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由於天氣炎熱,在高溫車間工作,如果是通風差,容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工作的時候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地面的高溫,空氣中濕度大,散熱困難也容易誘發中暑,中暑就是機體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的工作、學習、生活,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的失調,以及水、電解質代謝的失調等原因導致的一種臨床症候群。由於天氣和周圍環境的悶熱,體內熱量不能散出,病人會體溫升高,同時會引起顱內體溫的升高,可以達到39℃-42℃,出現腦及腦膜的水腫、充血,發生劇烈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意識障礙、嚴重的會發生抽搐、昏迷。
出現中暑要將病人迅速轉往陰涼通風處給予適當的物理降溫,比如應用白酒、毛巾包住冰袋或者是溫水擦拭額頭、腋下、大腿的內側、腹股溝、脖子等等,同時要給病人口服補充液體,補充鹽分、糖水等,病人多數能自行恢復。如果是中、重度的中暑,就會表現為極度的口渴、乏力、頭痛、噁心、嘔吐、高熱、暈厥、抽搐、昏迷,會有明顯的脫水症狀,比如心搏過速,出現這種情況,需要迅速的送往醫院急救,重症的病人要迅速的降溫,頭戴冰帽,頸部的兩側、腋下、腹股溝、大動脈附近都要放冰袋,要靜脈注射 Chlorpromazine 等鎮靜劑,同時給與糾正水、電解質的平衡,防止合併感染,還要控制感染。
根據中暑的程度不同,持續的時間也不同,如先兆中暑,可能會有輕微不適,但在脫離當時環境、通風、適當飲水後很快得到緩解,但嚴重的中暑可能有生命危險,因此不能一概而論認為中暑多長時間好,或多長時間不好就存在其他問題。因為個人體質不同,中暑持續時間也不同,體質差的人症狀持續時間可能會較長,體質好的人若及時脫離當時環境,可能會較快復健,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及時脫離當時環境、休息、補水後,症狀依舊得不到緩解,此時建議及時到醫院治療。因為中暑分為先兆中暑、中度中暑和重度中暑,重度中暑還分為三種類型,因此中暑的情況比較複雜,程度也不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老人體質較弱,所以症狀可能會偏重,建議及時就醫。某些中暑也和基礎疾病有關係,比如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病人症狀可能會更重。如果出現精神狀態差,甚至發燒、吃飯不好或出現明顯的噁心、嘔吐,建議及時到醫院救治,是更安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