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輕度中暑時,會有一些喉嚨刺激痛,但喉嚨痛不屬於中暑時的特異性臨床症狀。因中暑時會導致呼吸道免疫屏障減弱,咽喉黏膜會出現充血水腫的情況,因此會有喉嚨痛的症狀。在中暑時明顯的臨床症狀可有頭暈、頭痛、噁心、嘔吐、注意力不集中、手腳不協調,嚴重者會出現昏迷、抽搐、休克等症狀,還會伴隨皮膚發熱、臉色潮紅、周身大汗等症狀。
中暑時,首先應該迅速脫離過熱環境,其次應該迅速進行降溫,(體溫過高者可以使用冰袋、酒精、冷水物理降溫,必要時使用藥物降溫),將體溫降至正常範圍,補充水分以及身體丟失的電解質,維持電解質的平衡和代謝的平衡,控制抽搐的發生發展。
中暑的治療一般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兩個方面,一般治療包括迅速脫離過熱、高溫的環境,轉移病人至陰涼、通風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暢,昏迷病人應當防嘔、防誤吸,使用物理降溫或者化學降溫方法,將體溫降至正常,發生腦水腫、高顱內壓、抽搐、肺水腫、肝腎功能不全、低血壓、酸中毒時,需要根據病情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建議下進行藥物治療。根據病情,選用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維持病人的生命體徵、血容量、電解質、酸鹼平衡,積極的治療腦水腫、肺水腫等併發症,控制抽搐,發生肝腎功能損傷時及時保肝、護腎等對症治療。
發生中暑時,需迅速脫離過熱環境、降溫、補充水分以及身體丟失的電解質、維持電解質以及代謝平衡、控制抽搐的發生發展。高熱持續時間過長、降溫速度慢、機體損傷程度高的病人預後相對較差。輕度中暑病人在脫離高熱環境、降溫、補液後可以完全恢復到不留後遺症,個別治療不及時的中暑病人,可能留有永久的神經、精神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