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瘤也稱為顱內動脈瘤,是一種比較危險的血管瘤,易在外界刺激或情緒激動後破裂出血,引起一系列相應的症狀,包括頭痛、頭暈、頸項強直或者昏迷、實時抽搐等。所以顱內血管瘤是比較兇險的疾病,第1次出血一般臨床死亡率在1/3左右,第2次出血死亡率會成倍增加,第3次出血死亡率幾乎達到100%。
初期常通過CTA或磁共振MRA篩選未出血的動脈瘤。已經破裂出血的動脈瘤,需根據病人症狀輕重,進行積極治療。一旦破裂出血,表現頭痛、頭暈或顱神經症狀,可能還會導致意識障礙。
所以需要積極進行頭頸部CTA或腦血管急診,通過腦血管造影明確出血原因,找到動脈瘤部位,針對動脈瘤形態、部位、大小進行相應治療。可以選擇微創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
腦血管瘤有不同的類型,臨床上常見的是腦動脈瘤,發生在顱底主要的供血動脈周圍,特別是供血動脈的分叉部位,如果沒有破裂出血,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如果動脈瘤體積較大,或者出現在特殊部位,比如頸內後交通動脈部位,常會刺激動眼神經,使病人出現單眼的眼瞼下垂,此時常提示頸內後交通動脈瘤增大,或者有破裂出血先兆。
其他腦動脈瘤,主要在動脈瘤發生破裂出血時,可使病人出現難以忍受、劇烈的頭痛,還會出現一過性意識不清和猝倒發作。在病人清醒之後,進行神經系統檢查時,常發現頸項強直的表現。部分病人還可偶爾出現其他伴隨症狀,比如頭暈、噁心、嘔吐、渾身出汗。發生一過性暈厥或者在動脈瘤破裂之後意識不清的病人,還可出現抽搐的發作,以及大小便失禁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