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和發燒間通常沒有必然關係,而且一般的胃痛和發燒不會同時發生。雖然也可能出現胃痛和發燒一起發作的情況,但主要是上腹部疼痛。因為有多種疾病會導致病人出現上腹部疼痛,比如膽囊炎、胰臟炎等,都可以伴隨發燒的症狀。
但上腹部疼痛症狀症狀不能稱作胃痛,否則會影響病人對疾病的判斷,認為是胃的問題,而實際上病因並不在胃,所以胃痛以及胃部的疾病很少引起發燒的症狀。只有極少數的急性胃炎,或腸胃型感冒才會導致病人出現發燒症狀。最後還是提醒病人,如果出現胃痛,或者上腹部的疼痛,伴有發燒,通常考慮為器質性疾病的表現。希望病人還是能夠及時到門診或者急診,處理自己的疾病。
通常情況下,胃痛出現發燒可由多種情況所致。第一是急性胃炎,由致病細菌、病毒感染,可導致急性感染性的胃炎。此時病人常有進食不潔食物、不當飲食以及受涼等誘因,可出現上腹部或劍突下的疼痛,伴有發燒,或同時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第二是急性膽囊炎,上腹部偏右疼痛伴有發燒,同時合併有皮膚、鞏膜的黃疸、尿黃等症狀,此時應注意除外急性膽囊炎的情況。第三是急性胰臟炎,出現上腹部持續性脹痛,伴有發燒、噁心、劇烈嘔吐,這時可行腹部超音波等影像學檢查,以及胰澱粉酶等檢查,進一步協助診斷。
日常生活中建議出現胃痛發燒的情況時,及時到醫院消化內科就診。對於體溫超過38.5℃的病人可以遵醫囑口服退燒藥,比如布洛芬緩釋片等常見的解熱鎮痛藥物,能夠緩解疼痛,還可以達到退燒的目的。
胃痛並伴有發燒可能是由腸胃型感冒、急性腸胃炎等原因導致。
腸胃型感冒由多種病毒侵襲腸道所引起,病人可有發熱、腹瀉等症狀,部分病人有時還會有胃部痙攣,表現為胃部疼痛感。一般會伴有其他全身症狀如疲勞、食欲不振等。需要病人及時去醫院就診,進行對症處理,如注射退燒針、口服消炎藥物等。
急性腸胃炎常常由於病人在進食不潔的食物、食用過於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大量喝酒後,因病原菌感染、或因胃黏膜被刺激,導致胃腸部位的急性炎症。病人會出現發熱和胃痛不適,並伴有嘔吐、腹瀉等表現。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Omeprazole 、蒙脫石散等藥物保護和修復胃黏膜,並對症治療,緩解症狀。
病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結構的調整,減少食用對胃部有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在發燒和胃痛的症狀發生時,可以多飲用溫開水,食用小米粥等養胃、護胃的食物,使不適症狀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