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悶悶的聽不到聲音,可能是由於外耳道異物、積液性中耳炎、突發性耳聾、外耳炎、化膿性中耳炎等情況所導致。
外耳道異物,如洗澡時耳道進水或其他異物進入耳道,影響聲音傳導,就會出現耳朵一下子悶住聽不見的情況。建議及時清理耳道內的液體或及時取出異物,耳朵一下子悶住聽不見的症狀會逐漸緩解。
積液性中耳炎多和鼻腔、鼻咽腔的炎症、腫物等有關係,主要是耳咽管引流不通引起中耳鼓室內出現負壓導致,常伴有積水出現,導致出現明顯的耳悶、聽力下降等症狀,可表現為耳朵一下子悶住聽不見。治療主要是應用消炎藥物,如頭孢地尼分散片等,以及 Dexamethasone 片等消腫藥物,同時可配合應用促進引流的藥物,如桉檸蒎腸溶軟膠囊等,還可以配合耳膜按摩、耳咽管吹張治療。
突發性耳聾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是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神經性聽力損失,可能和血管因素有關,常伴有耳鳴、眩暈等症狀,可表現為耳朵一下子悶住聽不見。治療需要用改善循環藥物,如銀杏葉提取物片、丹參滴丸等,以及營養神經藥物,如 Citicoline Sodium 、甲鈷胺等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還可以聯合高壓氧治療。
外耳炎是外耳道皮膚、皮下組織發生的感染性炎症性疾病,通常是由於外耳道皮膚感染,導致耳道耳垢分泌增加而引起,常會出現化膿性感染,當膿液和分泌物阻塞外耳道時就會感覺耳朵一下子悶住聽不見,治療主要是用雙氧水和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藥物進行滴耳治療。
化膿性中耳炎是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化膿性炎症,可引起耳膜穿孔流膿,出現耳朵一下子悶住聽不見的情況。可以用雙氧水清洗耳朵後,再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可以口服頭孢地尼分散片或鹽酸左氧氟沙星片等進行口服。